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路
作者:敖伟
来源:《教师·中》2017年第11期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直接与就业挂钩的高职院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理论与道德品质,还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全力塑造实践性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调整自身教育结构,抓住学校与社会需求的切合点,努力实践“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教育或人才培养模式,让高职学生学到“出彩”之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让高职院校走出冬天的冰封,迎来春天的温暖。 一、“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政校企合作培养,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企业三者联合起来,对教育与就业资源进行优势整合,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对高职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目标性的教育与培养,让高职学生学到就业需要的工作技能,打破原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缓解社会上就业岗位人才短缺的难题。
在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一般是“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政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学校着力于政府和社会企业的需求,调整学校教育的职业课程,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未来需求,直接从高职院校吸收从业人员,以满足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需求。总之,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能解决原来高职学生难就业、社会企业难寻岗位人才、政府解决社会稳定的多种难题,为深化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一条新出路。 二、“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在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中,可以根据政府、学校、企业在合作中的不同地位,探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三种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1.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
从政府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地位来看,在政校企合作中政府应担负起主导、协调的职责。政府部门要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积极承担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责任,为职教发展创设优越的发展环境,为校企合作主动“牵线搭桥”,构建合作培养人才、消化就业人员的双向平台,确保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1)政校合作,共享发展。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对特定人才的未来需求,把人才的培养任务委托地方或相应的高职院校来承担,一方面解决高职院校专业适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不强、生源短缺、就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缓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双向需求的和谐统一。政府还可以将政府有关理论方面的课题研究、技术创新、行政处理等项目委托适合的高职院校来完成,丰富高职院校的教育项目与创新研究,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实习创设条件与项目,发展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优化环境,促进提升。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着眼职教事业的长远发展,积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为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创设优越的发展环境。比如建立政府、企业接收高职学生实习制度,确保高职学生在实习中提升技能;实施鼓励政策,对社会上合作培养人才的学校和企业进行适当的物质、精神、政策上的鼓励,树立榜样与典型,带动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加入合作培养人才的领域中;为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如金融贷款、项目扶助、财税减免等,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2.学校为主体的合作模式
在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系统工程中,高职院校是人才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制订者和直接实施者,发挥着主体作用。所以,高职院校领导层要高瞻远瞩,实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地方企业发展的特点、自身学校接受教育的优势,对合作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科学决策与制订,并与政府、企业达成一致,形成人才培养的教育合力。学校的教务处、科研室、招生就业办公室等高职院校的执行部门要根据领导的决策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调整,灵活处理学生在培养、就业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科学、灵活的管理有效解决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人才需求问题,构建三者人才“学习—就业—深造”的紧密链条,切实推进政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开展,保证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利益主体共赢。
(1)合作办学,互利共赢。学校可在地方经济发展快、人才需求大的经济发展区、创业园区设立分校,实现学校与政府的合作办学,一方面学校为新生孵化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基地与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也能为高职学生的就近就业提供方便;为了谋求专业技术上的新发展、新创造,取得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本地高职院校之间、异地高职院校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力发展具有相同焦点的专业与工种,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岗位人才培养的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针对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开办短期的人才技能培训班,实行专业共建、订单培养,有效解决学校生源不足和企业人才难寻的难题。
(2)实践基地,双向选择。为了弥补高职院校理论重组、实践短缺的教育问题,学校可以主动出击,与企业进行友谊协商,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实践基地,构建“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双师培训长效机制,有效弥补学校实践教育的短板,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也能通过实习帮助企业发现人才、消化人才,在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企业为主动的合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在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与健康发展,聘用合格、优秀的人才是前提。所以,在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中企业必须发挥主动的功能,积极参与和支持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程,为自身吸收和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1)企校合作,实现双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与高职院校合作,把学校当作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制订所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计划,提高职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和学校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企业提供资金、市场优势,学校提供师资与场地条件,联合开设合作股份性质的培训机构,为企业或某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新技术、新工艺的生产需求,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计划,提高学生生产新产品的新技能,实现专业的对口就业。
(2)积极参与,发展人才。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基金,甚至安排一定的学生到企业就业,支持和促进当地高职院校的发展;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实现在科研上的协作,共同研究、攻克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难题;企业可以选派优秀员工和先进代表担任高职院校的专业助教,弥补高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学短板,也丰富学生对最新技能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感;企业可定期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宣讲企业精神,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在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开拓,积极践行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办出特色,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张 露. 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时空,2014(12).
[2]樊向前,江瑞毅.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基本模式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77.
(作者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