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 刘巧珍 人物形象 分析

路遥《人生》中刘巧珍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和庸俗,成功地塑造了刘巧珍这一归顺传统又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刘巧珍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另一个侧面来探究作家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路遥;《人生》;刘巧珍;女性形象;

路遥的《人生》问世后,刘巧珍这位家喻户晓的乡村少女,几乎成了中国农村妇女传统美德的代名词。在路遥的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既渗透了作家内在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又具有普遍的社会内涵,同时还寄寓着作家展翅欲飞的幻想。路遥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除了一小部分涉及到她们的劳动、工作外,大多“镜头”放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所采取的行动上。刘巧珍这一人物形象是路遥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顶峰,她身上几乎凝聚了传统女性的一切优秀特征,是作者心血之所聚,通过分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一、 刘巧珍身上具有敢于执着爱情,背离传统的一面。

阿诺德?贝内特说:“优秀小说的基础就是人物塑造,此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风格是有价值的,情节是有价值的,观点的新颖独创是有价值的,但是,它们中间没有一项像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那样有价值。” ⑴在《人生》这部小说中,刘巧珍是作者所着力颂扬的一个农村新女性,路

遥一直在用并不华丽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她是农村里最为完美最为神圣的代表。尽管她没有文化,但是她具备了一个农村人在那狭隘的天地里所能具备的一切甚至很难具备的一些品质。她是那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她有着那样朴素的一视同仁的观念,她有着向往知识的强烈愿望,她有着炽烈奔放的爱情取向,她有着承受一切的土壤般的厚度,……德顺老汉铮铮有声的话语是对她最诚挚的评价。“巧珍,那可是一块金子啊!” ⑵不可否认,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思想里滋生出新的价值观念,而刘巧珍也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有悖于传统思想的东西。比如,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决反对父母给撮合的婚事,对身边那些追求者不屑一顾,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她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内心有着丰富的幻想,执着地渴望寻求一个有文化,在精神上有追求的男人做自己的人生伴侣。于是,有着漂亮外型、潇洒风度,特别是浑身散发着现代文化人气质的高加林,成了她心中的向往。当高加林处于困境时,她大胆向其表白,一个人若想超脱于现实是要付出代价的,高加林是这样,巧珍一样如此。 她虽土而不俗,不知书却达理,自卑而不自贱。她爱高加林,如痴般地爱着,但绝不向爱乞求,她自始至终没有失掉自己的尊严。她可以为他而死,但必须以对方的爱情作为前提。她恨高加林,但更多的是怨而不怒。⑶她曾对妹妹说,“二姐没念过书,但心里喜欢有文化的人。” ⑷理想如同一个个肥皂泡,如同天空中的白云遥不可及,巧珍没有追寻理想的双翼,只有捧着为高加林纳的新鞋,流着泪水嫁给了别人。

刘巧珍是唱着信天游出现在高加林面前的,那时正是高加林落魄无助

的时候,这位在陕北高原土生土长的姑娘,虽长在农村,却一点也不土气,她婷婷玉立,如白杨树般挺拔轻盈,“漂亮得像鲜花一样”。她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她身上凝聚着中国农村女性的传统美德:纯真、善良、热情、谦让。在她身上既没有乡村姑娘的庸俗,也没有城里姑娘的虚荣,对待爱情,她敢爱敢恨,多情但很有理智,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虽然求婚者络绎不绝,她却不为所动,她的芳心就像上了一把锁,里面锁着的就是本村“穷得满窑没一件值钱东西”的高玉德的独生子高加林。巧珍不简单的地方在于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在于她的精神方面的追求不平常,在于她 喜欢接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她天生的多情和自发形成的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合心的对象应该是比普通农民“更有意思”的人,应该是有一些文化趣味的人。而这种对象,巧珍在高家村、大马河川能接触到的就是高加林。喜欢他潇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型和那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喜欢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又爱讲卫生,浑身的香皂味!总之,巧珍眼中的“风流少年”,就应该具备这些现代意识,富于文明气息和男人味的男人。“巧珍刚懂得人世间还有爱情这一回事的时候,就在心里爱上了加林。”这种青梅竹马式的况味虽然多半带有一厢情愿的性质,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她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也常在心里埋怨她父亲不供她学。等她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经为时过晚了。因此,在高加林还没落难成地地道道的农民前,巧珍对加林的爱一直都在“暗恋”:她永远不会得到他,

但她仍然一往情深,在内心里爱着他。找一切机会接近加林,如果不能靠近,她也会目送着加林从那条被学生娃踩得白光刺眼的小路上向学校走去;又望着他从那条路上向村里走来……⑸巧珍对加林的爱可谓发痴发狂。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婚姻观念的限制,已经冲破了陈旧而世俗的婚姻框架,在经济和门第上来说,刘巧珍和高加林可以说门不当户不对,她是刘立本——全公社第二大能人的女儿,物质丰裕,地位显赫,但这些并没有给她带来满足和优越感,特别是在高加林面前,她显得自卑而又谦让,在她眼里,高加林身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他是文化人,言行举止都有文化人特有的气质,洒脱不羁、桀傲清高,这些在刘巧珍心里显得神秘可敬。“她在文化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总认为自己与高加林之间有差距,并且把这种差距看作是爱情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见,巧珍虽然生长在高原,精神也扎根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但是她却有崇拜文明的高尚心理,她对高加林的爱,深沉而又纯洁,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上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表征的新生活的追求。

高加林上城卖馍事件及其隐含的高加林再一次被抡为农民成就了巧珍与加林爱情的形成,但这并不是两个人对生活有着共同追求的结合。要面子、不会营生的高加林与一直痴狂暗恋的巧珍在卖馍事件中建立了友谊,巧珍在生活上,尽最大的努力来体贴他,照顾他。白天,她以甜美嘹亮的信天游歌谣“望哥哥”来传情达意,抚慰心上人那颗受了伤害的心;夜里,她又用全身心的爱给心上人以温暖,使他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正是这颗挚爱的心陪加林走过了最黑暗的人生时期。这段时间,也成了巧

珍爱情实现的人生黄金时期。然而对巧珍的爱意,加林始而百思不得其解,继而惊讶、紧张,但巧珍“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的气息在强烈地感染着他,那白杨树一般苗条的身体和暗影中显得更加美丽的脸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还是在巧珍的爱情攻势下情窦初开了,他吻了她。

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一早已经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他没有对大字不识一斗的巧珍说过一句“我爱你”。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许出于他在农村的困顿。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已,文化上、精神上的差异才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高加林终究是一个理性的人,事后他也懊悔自己感情太冲动,觉得自己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其实高加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把爱情、婚姻和事业前途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 高加林在他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如果没有巧珍的劝勉和抚慰,那么高加林在那段日子里还不能算是完整的人,是巧珍在他苦闷痛苦时给了他母性般的关爱,这位纯朴的农家少女在爱情面前表现得异常勇敢而无畏,这种精神在她替高加林进城卖馍并大胆表白的那个场景里已熠熠闪光:“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呆着,我会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⑹

这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没有任何矫揉的成份,这是痴情的巧珍真诚直率的内心独白,一个质朴的乡下女子,在她所爱的人面前,一扫少女的矜持和羞怯,打开心扉,无所顾忌的倾诉衷情,这种勇气,不仅仅是一个纤弱女子,即使是高加林这样的堂堂男儿也不禁为之汗颜。 这深情率直的表白,雷霆般震撼着高加林的心,并一度征服了他。爱情使她无畏,使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