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2.3 饮食与健康 | 湘教版

《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寻找身边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并通过探究,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2、通过开展安全饮食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安全饮食的一些常识, 3、知道如何识别卫生健康的饮食品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健康,事业,财富,智慧,友情,荣誉,家庭 请学生排次序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健康

(一)调查身边偏胖或偏廋的同学,把他们饮食习惯记下来填在表格中。从调查的结果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大多数肥胖是由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主要表现:1、喜欢甜食、油腻食物2、喜欢喝汤、饮料,不愿吃纤维素多的食物3、暴饮暴食,经常吃零食4、饭后静卧、缺乏运动

(二)多媒体出示不良饮食习惯 1、让学生说四副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 2、多媒体出示十大不良饮食习惯。 (1)电视佐餐,食不知味。

(2)润喉片当糖,口腔“遭殃”。 (3)偏食肉和蔬菜,身体很“受伤”。 (4)零食当正餐,上课昏昏然。 (5)电脑好玩,肠胃受害。

(6)食色素超标食品,慢慢损害健康。 (7)常光顾街边小食摊,不知不觉潜伏疾病。 (8)饮料当水,喝得鼻血淌。 (9)不喝牛奶,身体营养不良。 (10)烧烤好吃,代价太大。 活动二:合理饮食益健康 1、了解食物的分类和名称

谷类食物——即平常人们所说的主食,如米饭、馒头、面条、窝窝头、烧饼、玉米、红薯等等,这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小学生每天应吃300克至400克,即6两至8两。

新鲜蔬菜和水果——此类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每天应吃新鲜蔬菜250克左右,水果75克左右。其中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油麦菜等不应少于150克,还需注意的是,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动物性食物——即平常人们所说的鸡、鸭、鱼虾、肉、蛋和奶,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小学生每天至少应吃300毫升牛奶,以获得足够的钙;每天可吃1-2个鸡蛋和其他动物性食物100-150克,以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铁。

大豆及其制品——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等等。此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每天可吃50-75克。 纯热能食物——指平常人们所说的食用油和糖(白糖、红塘),此类食物仅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天应吃最少。其中,食用油15克、糖10克。 2、了解饮食小知识(多媒体出示)

·世界卫生组织将我们日常食物分为三大类:

(1)红灯食品(不应吃):包括糖果、冰淇淋、含糖饮料、肥肉、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不仅对我们身体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2)黄灯食品(应少吃):包括瘦肉、鱼虾、蛋类、豆类、奶类、粮谷类。这些食物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但要适量,如果毫无节制的吃,我们会变成小胖子的!

(3)绿灯食品(可以不控制):包括白菜、西红柿、芹菜、菠菜、豆芽、冬瓜、萝卜、薯类、水果、海带、蘑菇等,这些食物不但不会使我们长胖,还会提供给我们身体所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矿物质,使我们更加健康快乐! 小结:均衡饮食很重要,不能因为美味而多吃,也不能因为不喜欢而不吃。 三、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探究中,同学们运用了调查、统计等方法,了解到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同学们,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健康需要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享受每一天!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饮食与健康》这一内容,是《科学》五年级的教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从而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节课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生动的情境创设为整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课标指出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本节课以学生为健康,事业,财富,智慧,友情,荣誉,家庭排次序,自然引出健康排到第一位。为下面开展的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

课标指出:科学实践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课堂上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选择研究小组,自己选择研究的方式、内容、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选择指导老师,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包揽学生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孩子们才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3、关注活动过程,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

科学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我还重视了对活动主题确定的指导、研究方式、方法的指导,为下一阶段主题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