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它是介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共八章内容: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二章,人际关系;第三章,社会知觉与认知;第四章,社会动机;第五章,社会感情;第六章,社会态度;第七章,社会群体;第八章,社会心理。其中第一章是总论部分;第二至第六章是个体社会心理部分;第七章至第八章是群体社会心理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它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这门学科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是一门认知自我,认知社会,使学习者有效进行角色扮演,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应用型学科。该课程是研究社会中人们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其规律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心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阐述问题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的理论论辩思路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侧重研究三个三个方面: ? 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人的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也称为人际认知,比如,对他人性格特点、表情、动作等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了解自己。社会心理学对人的社会认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 研究态度和态度的转变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体对社会上的事物和他人的态度,是社会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学要研究态度的功能、态度形成(改变)的条件和过程、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对于人们准确地了解他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理解和推测他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帮助人们改变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等,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研究人际交往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地存在。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总要同社会的各方面广泛接触,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并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人际交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①人际间的吸引,如吸引的条件、喜欢、爱恋等;②人际沟通,如交往的工具;③人际影响,如从众、服从、依从、暗示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避免学习知识与学习研究方法的脱节。

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二是从理论上探讨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社会行为、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三是探索其理论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理论,并应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提高社交能力,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成绩考核:两部分构成。期末书面考试占80%;平时占20%。

五.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 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二版 《社会心理学》,吴江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社会心理学》,郑雪,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一版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肖 旭,成都科技大出版社,1998,第一版

教学参考书: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

制订人:

制订日期:2015.3.0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