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第三章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

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模式。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柯布西耶的 “机器美学”

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这幢白房子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完全不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的那种印象。建筑表面平整,但光影变化丰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其实内部功能空间的外部体现。在这座建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体现,包括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著名建筑师崔恺用这样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它:“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便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宜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衣,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说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大师!”

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这些建筑设计理念启发

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即便是到了今天,现代主义的建筑仍为诸多人士所青睐。因为它代表了进步、自然和纯粹,体现了建筑的最本质的特点。 密斯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生于德国亚琛,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3.2.1 密斯的建筑美学观

青年时的密斯·凡·德罗便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计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他的设计作品高贵、雅致,唯美主义倾向明显,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作为现代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密斯一直坚持建筑要符合时代特征,外表形体简单但重视内部功能的建筑学美观。 3.2.1 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很难想象这位西方建筑大师与东方传统美学没有丝毫瓜葛。国画的精髓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在于留白,国画最有意境的地方在于利用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勾勒出一幅令人充满无限想象的画卷。但密斯显然没有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在他眼中,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他曾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在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下,密斯完成了西格兰姆大楼、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等世界闻名的作品。

这其中,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绝对是一个最能体现“少即是多”理念的建筑设计。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会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在建筑立面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

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体现出建筑最本质的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