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于它的讨论。同样,在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于二者联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失业 通货膨胀 经济现象 ??

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宏观经济学原理》中第十六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z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但因为摩擦性失业被认为任何时候存在,却对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过渡性的,所以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2、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

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本书中,还描述了除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的,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的一种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个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二、通货膨胀:

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描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例如书中举的例子,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4%,在盖洛普公司的民调中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当时的通货膨胀是美国的主要问题。此后,从1983年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6%以下,相关的民调显示,通货膨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认为是主要问题。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我们再来看看古典的通货膨胀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根据这一理论,货币数量越多,货币价值越低。正如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这种理论之所以被称为古典的,是因为它是由一些最早的经济思想家提出来的。 然而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是

用这种经济理论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

书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中的重要性,当中央银行创造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迅速下降。为了维持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对货币供给的严格控制。二、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解释,不论总需求过渡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三、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解释一下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具体的来说,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