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拓展模块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16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包庇(bì) 抓阄(jiū) 啃噬(shì) 羸弱(léi) B.老妪(qū) 笑靥(yè) 燧火(suì) 湍急(tuān) C.亲家(qìng) 禅让(chàn) 酗酒(xù) 苑囿(yǒu) D.款塞(sè) 造诣(yì) 狙击(zǔ) 堤坝(d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礼上往来 枉费心机 毛骨悚然 B.一愁莫展 班门弄斧 曲高合寡 C.破釜沉舟 认识浮浅 出类拔萃 D.卑躬屈膝 言简意赅 口干舌燥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变化了的一项是( ) A.蜜蜂是渺小的,密蜂却又是多么的高尚啊!

B.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轮下殉职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 ,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 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 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 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 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A.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B.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D.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

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 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9. 星期天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某团员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下面四种说法,都是实话实说,更能得到大家谅解的迟到理由是 ( )

A.很抱歉,我没想到大家会来得这么早。 B.请原谅,我这人有睡懒觉的坏习惯。 C.对不起,我来的路上堵车,正在修路。 D.实在不好意思,妈妈忘了叫醒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誉为“最牛高考满分作文”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令人叹为观止....

。 B、200年来,唐人街一直保持着典型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的习俗特点,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屋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官人像。

C、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作品一下子流行起来,电视里,新版《四世同堂》刚播完,紧接着《龙须沟》又粉墨登场....。 D、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做贡献。

11.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及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之声》—散文—王蒙 《想北平》—散文—老舍 B、《一个人的遭遇》—小说—肖霍洛夫 《老人与海》—小说—海明威 C、《陈情表》—表—李密 《游褒禅山记》—记—王安石 D、《阿房宫赋》—赋—杜牧 《兰亭集序》—序—王羲之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所采集的诗歌都来自民间,所以我们又称之为“乐府民歌”。 B.古时“阴”指山南水北,“阳”指山北水南例如“淮阴”在淮河以北,“汉阳”在汉水以南,“华阳”在华山之北。

C.古人一般把南面视为至尊所以《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曾也”亚父坐的是至尊的位子,表示他的地位在其他人之上。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楚国出现了新体诗歌“楚辞”,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下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国殇》,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D.《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4.对朱熹的《偶成》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桐己秋声。 A.“少年”指青年;“一寸”极言时间短小 B.“觉”,睡“未觉”、“梦”、“己秋声”形容时间宝贵 C.用比喻的手法写“池塘春梦早”,这是青春期的欢乐生活,含蓄有味 D.全诗勉励青年人刻苦学习,不要只图眼前快乐而浪费青春 15下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讨论可分为专题讨论和即兴讨论两种。 B采访的艺术就是提问的艺术。

C辩论的两大要素就是“论”和“辩”。 D反驳只能从反驳论点或反驳论据入手。 1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署名三部分组成。

B会议纪要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所使用的个人文件。 C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D文章的起草就是用书面语将我们的构思表达出来的过程。 二、古文检测。

(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7.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 教 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18.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19.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20.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 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没有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二)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1、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距其院东五里。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22、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23、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15分,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水池,池塘 2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 军中无以.为乐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2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三、现代文阅读 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②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27.关于第①段中划横线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B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C.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D说明北平的蔬菜水果不注重外观和包装。 28.关于结尾引用陶渊明诗句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 A. 说明在北平可以过上隐士般的生活。 B. 表明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表明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佩。 D. 寄托了作者对平淡、自由生活的喜爱。 29对课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北平》一课,对故土的依恋、相思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情感抒发和材料组织都是围绕这句话进行的。 B.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在游历许多欧洲城市后,经过对比所作出的理性分析。 C. 《想北平》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 D. 老舍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满族家庭。 30对《想北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自己其实并没有与北京融为一体,对北京并不是特别了解。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对自己母亲的爱和自己对北平的爱做比较,突出自己对北平的情感。第 3段中 “真愿成为诗人”,一个“真”字同样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诚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