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刘丽君)课后习题

11.物联网概念及其特点: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监测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特点: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控制

12.智慧地球、感知中国、U-Korea、i-Japan的共同特点是:

①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物互联”;②在网络泛在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会由信息网络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两个方面拓展、延伸和突破。 13.简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电网、环境监测 14.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缺乏知识产权、缺少技术标准、产业链不完善、缺少行业协作、盈利模式不成熟、使用成本高昂、涉及安全问题

15.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第二章

16.简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和实现步骤: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感官。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3、应用层。应用层的作用是将物联网的“社会分工”和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的智能化。其作用类似于人类的社会分工。;物联网的实现步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其次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是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17.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

18.简述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有哪些关键技术:

感知层: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GPS、GIS技术;网络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应用层:云计算、中间件、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专家系统 第三章

20.传感器定义:

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21.RFID的应用领域及面临问题:

应用领域:门禁管制、动物监控、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自动控制、医疗应用、物料管控、质量追踪、资源回收、防盗应用、防伪假冒、废物处理、联合票证、危险物品

面临问题:成本有待降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可能会引起隐私权的问题 22.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

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军事国防、环境工程、机器人 第四章

16.简述网络数据交换模式: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将整块数据划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之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路由器转发分组,进行分组交换;报文交换: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整块交换

17.简述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构想的完全实现有赖于 IPv6提供的强大支持,物联网的普及必然会对 IPv6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8.什么是移动通信技术?组成

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工程,也就是说至少有一方具有可移动性,可以是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移动台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基站、移动台、中继传输系统、数据库 19.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

①由于物联网信息节点的广泛性和移动性,就决定了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将是物联网的主要联网技术。;②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移动通信系统将在物联网的组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完全可以将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的相关思想、架构应用到物联网的网络管理和维护

20.什么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哪些

短距离无线通信: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范围(几十米)以内,就可成为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UWB技术、IrDA技术、NFC技术

21.简述 6loWPAN的优势与关键技术

优势:普及性、适用性、恒多的地址空间、支持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易接入、易开发;关键技术:IPv6与 IEEE802.15.4的协调、地址配置和地址管理、网络管理、安全问题 第五章

15.云计算的概念:

概念:狭义云计算是指 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 IT、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使用任意其他的服务。云计算的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16.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与关键技术:

服务模式:SaaS、PaaS、IaaS;关键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模型 17.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

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并且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的实现。①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运用云计算模式使物联网中以兆计算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和智能分析变得可能。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从而构建智慧地球。 18.中间件的定义和作用: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作用:①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②减少了系统的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工作量,减少计算机的总体费用投入;③将不同时期不同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应用软件集成起来 19.简述感知、网络、应用层中间件:

感知:EPC 中间件、RFID中间件;网络:WSN 中间件、OSGi中间件;应用:CEP 中间件、SOA中间件

20.数据库系统定义和组成:

数据库系统(DBS)是为适应数据处理能力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组成: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数据管理员组成 21.实时数据库概念:

实时数据库(RTDB)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一个分支,是数据库技术结合实时处理技术产生,更胜任海量实时数据的存储。

22.简述数据库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作为一种海量信息双向传递、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主动交互的新型系统,需要数据库提供全

面可靠的服务于技术保障,物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数据库的发展。 第六章

8.简述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检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早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情报搜集 9.简述传统物流、现代物流、智能物流的概念和区别: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的基本活动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的核心就是要信息化。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是指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10 简述智能物流应用物联网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11.简述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交通管理系统(ATMS)、公共交通系统(APT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ETC)、紧急救援系统(EMS) 12.车联网概念: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 13.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智慧城市将人与人之间的 P2P通信扩展到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 M2M通信;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通信网络。 第七章

6.简述物联网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的区别:

①已有的对传感网(感知层)、互联网(传输层)、移动网(传输层)、云计算(处理层)等的一些安全解决方案在物联网环境可能不再适用;②即使分别保证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的安全,也不能保证物联网的安全

7.简述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RFID 安全(信号干扰问题、和址认证守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无线传感网安全(各个协议层容易遭受各种形式的攻击)、物联网信息安全(信息泄露、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等) 8.简述无线传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理层的攻击和防御、链路层的攻击和防御、网络层的攻击和防御 9.简述云计算面临的安全威胁:

优先访问权风险、管理权限风险、数据处所风险、数据隔离风险、数据恢复风险、调查支持风险、长期发展风险

10.简述 IPv6面临的安全威胁:

病毒和蠕虫病毒仍然存在、衍生出新的攻击方式、Ipv4到 IPv6过渡期间的风险、多数传统攻击不可避免

11.简述物联网的安全机制:

①密钥管理机制;②数据处理与隐私性;③安全路由协议;④认证与访问控制;⑤入侵检测与容侵容错技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