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30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分析说明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

. .

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3.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答: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二、简答(40分)

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 .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二)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x-x=3)。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