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时候,我们很多同学都玩过万花筒,知道里面有千差万别的美丽图案,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2.在汽车驾驶室外侧,我们都能发现左右各有一个反光镜,你知道这个反光镜是什么类型的吗?它有什么作用?
【课前自主预习】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像,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平面镜_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平静的水面、刨光的金属表面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2. 实像与虚像:凡是实际光线相交得到的像是_______像,凡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像是________像;小孔成像所成的是_______像。
3.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例如______________.利用球面镜的外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___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例如_______________。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 解析:
2. 图2-3-1所示是四位同学画出的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正确
解析:
3.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英钟的实际读数是( )
A.2:25 B.2:35 C.9:25 D.9:35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验是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
MN是他实的蜡烛所
石
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结论?为什么?
⑶.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⑵.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 );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
A.1.8m B.2m C.3.3m D.3.5m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