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性质练习题

酸和碱的性质练习题

夯 实 基 础

1.【2016·曲靖】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蒸气 B.氯化钠 C.硫酸 D.氢氧化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3.【2017·河南】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4.【2016·淄博】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原理是( ) A.FeO+2HCl===FeCl2+H2O B.FeO+2HCl===FeCl3+H2O C.Fe2O3+6HCl===2FeCl2+3H2O D.Fe2O3+6HCl===2FeCl3+3H2O

5.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 →CO2 B.Zn →ZnSO4 C.CuO →CuCl2 D.KOH→KCl 6.【2017·广东】据报道,一名5岁男孩将零食包里的生石灰干燥剂拆开,倒入玻璃保温杯,加水盖上盖子玩耍,保温杯瞬间爆炸,造成男孩儿的右脸红肿脱皮,一只眼睛失明。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

(1)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__________,使剩余的少量水____________,体积迅速________发生爆炸。

(2)爆炸造成块状物划伤、高温浊液烫伤,还有强碱的__________伤害。 7.【2017·苏州】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一次)。

图K10-1

8. 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K10-2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图K10-2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黔西南】通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K10-3归纳总结出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

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图K10-3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 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KNO3 B.NaCl C.CuSO4 D.Na2CO3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力 提 升

1.【2017·广州】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2.【2017·成都】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K2CO3 D.FeCl3 3.【2017·潍坊】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图K10-4 4.【2017·陕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图K10-5 5.【2017·哈尔滨】在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未知溶液A,已知它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进行如下实验:

图K10-6

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A是哪一种酸?老师要求甲、乙同学从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 甲同学:A是稀盐酸;乙同学:A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

图K10-7

[评价交流] 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通过乙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先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除去。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

6.某同学发现上个月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①:没有变质; 猜想②:____________; 猜想③: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②或猜想③,甲、乙、丙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③成立,否则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判断猜想③成立还是猜想②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合理。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______ 不成立 猜想②成立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有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 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