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1.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导入 式上的舞蹈节目。 2.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1.初步感受古代与近代雕观察 生活 初识 雕塑 塑作品的表现内容、形象、特点和材质。 2.进一步感受东西方雕塑作品的造型特点和审美特征。 深入 1.课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认识人引导学生从创作请学生看书中雕塑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是哪个年代的,说说理由。 观察、对比、讨论,了解内涵。 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一般方法。 料,进入学习情境。 习情境。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资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进入学 1
探究 体味 内涵 引导体会其社会价值。 2.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 课件介绍罗丹生平及艺术风格。 民英雄纪念碑。 了解作者的情感和作品内涵。 背景和作者内心世界出发,去欣赏理解,逐层深入感受艺术的思想境界。 评述 表达 感受 欣赏《加莱义民》 表达对作品的欣赏感受。 用文字描述雕塑作品,训练学生的评述能力。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公输》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陈涉世家》.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10.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龟虽寿》。1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12.《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三峡》13.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晚年醉心佛学,被称为“诗佛”,作品多有空灵之感,擅长书画,苏轼赞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