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景观是由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组成。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景观的这一定义尤其适合于土地利用的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的共同特点使之同样能非常恰当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景观生态学中“模地”、“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

城市景观规划目标 城市景观规划目标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具体包括进行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

景观异质性

一、景观异质性的来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原生差异。

如:时间差(进化度),空间差(进化位与生态位)、质量差、数量差、形状结构差、功能差、信息差等,统称系统差。现实运动的不平衡与外来干扰,特别是人类错误生态行为的干扰。

二、就景观生态而言,异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① 时空两种异质性。 通常所谓异质性系指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性。事实上,时间各区段和单元彼此也是异质的。因此,有两种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 ② 多维空间异质性。 通常所谓空间异质性系指二维平面异质性。另外还有垂直空间异质

性及二者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异质性。

③ 时空耦合异质性。 现代科学同时空耦合表示物质的时空统一运动,也可以用时空耦合异质性来表示时空两种异质性统一的四维运动。

④ 边缘效应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往往带有边缘效应性质。空间异质性是目前城郊景观异质性研究的内容。

三、在景观的层次上,空间异质性有三个组分: 1、空间组成(即生态系统类型、数量及面积比例)

2、空间型(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小、景观对比度以及景观连接度) 3、空间相关(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度等)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空间尺度指所研究的面积大小。尺度越大,表示研究面积越大,异质性与尺度是相关的,如一景观单元在小尺度上是异质的,而在大尺度上则变成均质的,正确选择尺度是科学地研究某一景观,得出准确、客观结论的保证。一般将景观生态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的中尺度区域。

城郊景观异质性

异质性是景观的根本属性,城郊景观也是异质的。将传统的城市景观研究尺度增大,就将郊区包含于内,形成了所谓的城郊景观,即表现出城市、郊区各自特点及互相交融所产生的共性的、具有一定尺度的生态系统综合体。

城郊景观异质性的表现

城郊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二维平面的空间异质性。

街道、公园、水面、建筑物、公路、林地、农田等性质各异,城区的公园、绿地多为人工栽植而成,绿地由于植物种类和分布面积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形状和具有不同功能的斑块。道路、通讯网遍布各个街区和建筑物之间,增加了市区景观的破碎度。市郊之间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电线等使城郊景观能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景观异质性增加。相同的景观功能区,不同功能效应的差异也是城郊景观异质性的体现。 就城郊景观的任一要素,内部亦存在异质性。如公园内的水面、草坪、林木、花卉、硬化地面、游乐设施等这些不同功能的地块组合构成了公园。行道树、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等构成道路廊道,较宽的主干道内有树篱、草坪等构成的隔离带。它们构成了执行物流、能流及信息流功能的廊道。城郊景观异质性在垂直方向也表现出空间异质性。针对以上特性,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对于城市景观来讲,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环境敏感区,这类地区往往极易受人类活动

影响。环境敏感区通常包括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区以及天然灾害敏感区等。 其次,对现有的景观结构要进行完善。如城区改造,住宅小区建设,主要交通干线的营造等。这些是发挥城市功能的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合理与完美,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高效发挥。

城市建设中,一般是建筑物斑块和道路廊道占优,而绿地斑块和行道树廊道较少,比例严重失衡,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增加绿色廊道及绿地斑块,并合理地布设于街区之中。城市的绿地建设,不仅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小斑块配置合理。

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

四、城市—城郊景观生态建设一体化原则

由于现代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包括了其周围的郊区,将市区与郊区进行整体规划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五、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原则

1. 地方性。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

我们做什么? 在地方性问题上我总结了另外两个原则——动态性原则和本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是指植物生长及植物群落景观的形成均需要一定的时间, 把握景观形成的方向,从而尽量控制景观效果的形成。本土性原则是指模拟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重视乡土植物材料的应用。

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其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对于可

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 3. 让自然做功 1) 自然界没有废物

2) 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

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

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

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 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这种效应是设计和管理的基础。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甚至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自然景观格局,引起生态交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