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鉴赏作品的形象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鉴赏作品的形象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3:对《醉落魄 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4: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www.zzzsxx.com

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5: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

>>闁诲繒鍋炲ú鏍閹达箑绀傞柕濠忛檮閻庯拷<<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