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1章第1节 习题

1.下列关于验电器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近时,金属箔上的质子被吸引从而转移到小球上

B.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与验电器小球接近时,小球上的电子被排斥从而转移到金属箔上

C.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与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负电而张开

D.将带负电的硬橡胶棒与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近,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负电而张开

解析:选A.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当带负电的硬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小球时,其中电子受到排斥力作用而向金属箔转移.此时金属小球失去电子带正电,金属箔得到电子带负电.由于金属箔的两片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若金属箔带电荷量越多,则排斥力越大,其张角越大.当带负电的硬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小球时,在接触前的靠近过程中同样会引起金属小球中的电子向金属箔转移,只是接触后硬橡胶棒上的电子向金属小球发生转移.在固体的起电现象中,能转移的电荷只有电子,质子不能自由移动.

2.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产生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少于电子数而显示带负电

解析:选B.摩擦起电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同,使得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而造成的,C错误;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A错误;一个物体若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则带正电;一个物体若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则带负电,D选项中电子是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D错误;摩擦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B正确.

3.(2011年厦门高二质检)如图1-1-7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静电计,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箔张角减小,则( )

图1-1-7

A.金属球一定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解析:选B.验电器的金箔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量的多少.若A球带负电,靠近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实质是金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下移与金箔上的正电荷中和,使金箔带的正电减少),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少,B正确,同时否定C.若A不带电,在靠近B时,发生静电感应使A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的一端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的一端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张角减小,选项A错误,同时否定D.

4.(2011年永定高二检测)把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绝缘支架支起并靠在一起,如图1-1-8所示.当一个带电的导体C移近A但不接触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8

A.由于静电感应,A带电种类与C相同,B带电种类与C相反 B.由于静电感应,A带电种类与C相同,B带电种类与C相同

C.当把C移走后,再把A和B分开,则A和B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D.当把A和B先分开,再移走C,则A和B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解析:选D.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电的导体C放在导体AB附近,在A端出现了与C带电种类相反的电荷,在B端出现了与A端带电荷量相等且与C带电种类相同的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了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而把C移走后,导体A、B又呈现为电中性,因此欲使A、B保存净电荷,需分开A、B后再移走C,故答案为D.

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

3.2×109 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两小球接触后,所带电荷量相同,均为:

--

QA+QB6.4×109-3.2×109-

Q== C=1.6×109 C

22

由于每个电子带电荷量为e=1.6×1019 C 所以电子转移的个数为:

QA-Q?6.4-1.6?×109n==个=3×1010个 -19e1.6×10

即电子从B球向A球转移了3×1010个. 答案:电子从B球向A球转移了3×1010个.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一定显正电性

D.电荷不能创造,但能消失

解析:选B.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对于C,只有物体的正电荷总数大于负电荷总数时物体才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2.有关物体带电的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带正电,则说明该带电体内只存在质子 B.若物体带负电,则说明该带电体内只存在电子

C.若物体不带电,则说明该带电体内不存在质子和电子

D.若物体带负电,则带电体内既存在质子又存在电子,且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解析:选D.物体内总是同时存在质子和电子,物体对外显示带电,实质是其内部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相等而引起的.即使物体对外显示不带电,其内部也存在电子和质子,只是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

3.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如图1-1-9甲所示;或远离,如图1-1-9乙所示,则( )

图1-1-9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正电荷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解析:选B.甲图中两球相吸,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球带异种电荷,根据异性相吸可如图中所示;另一种是有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则由于静电感应,两球相吸,但不一定带正电荷.所以A、C错.乙图中两球相斥,则两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B对、D错.

4.(2011年福建基本能力测试卷)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解析:选D.应明确该现象是一种静电现象,即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由于有静电而吸附灰尘,即D正确.

5.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凭空增多了,中和了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选C.绝缘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

21

带电荷量为e,d夸克带电荷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3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21

解析:选B.对于质子1H带电荷量为2×e+(-e)=e,故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1

33

21

组成.对于中子1 0n带电荷量为1×e+2×(-e)=0,故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33

7.如图1-1-10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b、a端分别出现正、负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