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专用【部编人教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最新审定版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11×3,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qiú) 百舸(kě) 瞳孔(tóng) 举酒属客(shǔ) 桑梓(zǐ) B.迷惘(wǎng) 阻遏(hè) 慰藉(jí) 锲而不舍(qiè) 肴馔(yáo) C.灰烬(jìn) 闲暇(xiá) 妥帖(tiē) 苟延残喘(gǒu) 悠邈(miǎo) D.干瘪(biē) 甄别(zhēn) 商榷(què) 咬文嚼字(jué)什刹海(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 遗撼 望洋兴叹 嘻游 莫名其妙 B.戕害 苦涩 峥嵘岁月 沉湎 名副其实 C.沉溺 斑斓 忐忑不安 至高无尚 针贬时弊 D.枯稿 斟酌 一如即往 入不付出 良晨美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第二天清早,天刚微亮,群山和林海还在晨雾的 之中,我便匆匆起床,一个人徒步去了天子山下的十里画廊。

②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 着喜悦。

③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 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A.覆盖 浸润 喧嚣 B.笼罩 浸润 喧哗 C.笼罩 浸泡 喧哗 D.覆盖 浸泡 喧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中,发现一大丛新长出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B.经过数学老师耐心的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C.挂着露滴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我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地挚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

D.多数儿童很快就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B.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虽然不少,但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中央政府强调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表明中国高层越来越善于吸收过去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6.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 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 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 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8—1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第Ⅱ卷

二.翻译、默写题(16分)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1)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2分) 译: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记》)(2分) 译: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2分)

译:

13.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韩愈《师说》)

(4)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同上)

三.诗歌鉴赏题(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桃 花 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说出这首诗暗用的一个典故。(2分)

答: 。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

欢迎下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