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1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4芽殖: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在相互分离开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5静息孢子:一种长在细胞连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6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

7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8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

50.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52.同步生长:这种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70.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66.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67.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68.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7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73.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74.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76.局限传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77.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接合而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为接合子。

79.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81.衰退: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82.复壮: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7.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相同点:他们都含有肽聚糖。不同点: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很高,磷壁酸含量较高,类脂质一般没有,无蛋白质;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很低,无磷壁酸,类脂质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 30.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的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特点:(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2)对数期: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3)稳定期: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此生代谢产物。(4)衰亡期: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D.芽孢在此时释放。

35.什么叫连续培养?有何优点?为何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连续培养: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的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的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原因:(1)菌种易于退化(2)容易污染(3)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