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

自救与互救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国内首个以自然灾害急救为特色、综合性急救科技馆于2013年底亮相天津市并对市民开放。该科技馆利用光、电、影等元素,可全真模拟地震后楼房废墟场景,救援人员可在此演练地震后各种急救行动。

思考探究:地震发生后,应如何自救?

提示: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②保护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③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一、防震准备 实施地区 实施单元 实施方法 具体内容 地震危险区 家庭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防震会 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逃生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二、避震 1.时间

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 2.方法 室内 平房 现代高层建筑 选择“跑” 就地躲避,防止被坠物砸伤 在室外空旷地方活动 到开阔空地上躲避 室 外 街上行走 行驶的汽车 百货商场 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地震过后再下车 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2)保护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2.互救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听仔细;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此次地震造成台南市117人死亡,559人受伤。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后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1.B 2.C 第1题,被埋在废墟之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尽量减小体力消耗。第2题,灾后互救的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

3.地震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时,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B.居住高楼的人群立即选择电梯等方式撤离

C.避震时尽量蜷缩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眼睛等 D.避震时多点灯火,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解析:选C 地震时应避开门、窗边、走廊、电梯等死亡线;少点灯火,防止火灾发生。 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