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诵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习、说、罔、殆、知、愤、悱、居、资、暴等关键词语。 3·了解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学习“孔子九则”与“孟子九则”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孔孟读书妙语中,受到启发、教育,思考自己的读书 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
1·学习“习”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的读书之道。 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分析文中议论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读书格言。
2·点拨法。点拨关键字、词、句;点拨自己的学习与格言的道理的异同;点拨文中的 潜在用意。
3·讨论法。发掘文中的疑点,一起讨论,作出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孔子论学习(前九则)”。
2·学习“习”等关键词语。
3·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读书之道。 4·孔子从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5·试发掘诸则语录片断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真切导入
同学们,八九年来,读书是我们大家最有真切感受的事。说说你的真实感受好吗?(学生发言)
或许你很厌烦,很害怕;或许你很快乐,很充实;或许你很盲目,很迷惑;或许你很明确,很主动……不论怎样,这些都是大家面对读书学习会有的一些正常感受。不过,除了这些点滴零散的感受外,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冷静深入的思考,想一想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的原则,学习的意义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
本单元,我们的话题就是读书,孔孟论学习,鲁迅谈读书,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妙悟,无论是格言警句,还是雄辩的推理,不管是风趣形象的阐述,还是精彩动人的故事,都将启迪我们的求知之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孟子的十则论读书学习的格言。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最有资格谈论读书学习,不过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完全有资格去和他们对话讨论。大家一定要当仁不让,以我来注孔锰,敢于发问,敢于讨论。
我们先来与孔子对话,看课文中的前九则。 二·理解文意
1·结合课文注释,先读一读。
2·你能理解各则的意思吗?有那些字、词 、句你还有问题? 3·提问点拨:
①“习”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温习,还是实习?那个更好?我觉得“实习”更好。“习”是一个象形字,是一只小鹰在练习飞翔。不管小鹰从老鹰处学了多少飞翔的理论,只有飞出去才是有用的。所以,“习”的本义就是实践。我们学就是为了用,知识从实践中来,还得回到时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假,在时间中发挥所学的功用,也在实践中发现所学
带给你的快乐……“及时的实习”比“及时的复习”,也更有乐趣。所以,第一则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吗?
②当然,你以为“习”是指“温习”也可以呀。为什么呢?因为温习已学过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旧知识就好像是可以教给我们新知识的老师,这其实就是第二则告诉我们的: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旧知识就成了我的老师了。
③有一个年青人,他发奋学习,一心想要发明出一种能溶解所有物质的溶液,为此废寝忘食。有一天,老师提醒了他:你想过你用什么东西来装你发明的万能溶液吗?多必要的一点思考呀!只知道学习,不知道思考,终无所得。同时,只自己思考,不学习别人,也同样会事倍功半。牛顿的成就不只来自面对一只苹果的思考,而在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思不学,会走弯路,也是浪费。所以,学与思要结合。这就是第三则告诉我们的: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里糊涂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④我们学习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果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就不能改变无知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学习态度。这正是第四则的意思。
⑤第五则,很简单: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韩愈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理很简单,可是很难做到,因为要拉下我们的面子,超越世俗的羞耻感。
⑥我们常说兴趣是真正的老师。当你喜欢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活力,你也会干得很好。还有的人,对一些事,不但喜欢,还会产生很深的情感,这些人应该是最能干好这些事的人。读书学习也可以让人产生兴趣,甚至在着迷。孔子就曾经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地学习,听见了美好的音乐,高兴得三月不知肉味。所以,孔子在第四则中说:懂得学习的人赶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赶不上以学习为了的人。我们要兴趣,也要那份痴情。
⑦大家知道“举一反三”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就是说,知道了一个方面,就能推知其他的方面。这才是有效率的学习,也是我们教与学的一个共同的目的,也是第七则表达的意思。只是第七则中前两句不太好理解,不过通过注释,也可理解。原来它是说给老师们听的,这叫启发式教学,老师不只是告诉学生答案,关键是让学生找到方法,形成能力。所以大家可要主动学习。
⑧主动学习,当然就注重主动请教。孔夫子在第八则中勉励我们: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都会是顺利成功!
⑨读书其实是在和前人对话,有一句名言说:“不论春之朝,秋之夕,茶之后,酒之余,或雨晦风潇,或日煦景淑,都是读书好时光。读未见之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之书,如逢故人。”你为什么总是走不进书中,因为你总觉得他们高不可及,或许你觉得他们遥不可感。其实,古人想过的我们也在想,我们面临的古人也面临过,古今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所以,不管是读什么样的经典,在朗读中,设想自己和古人生活在一起,体验当时当地的情景,和古人讨论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体现出读前人书的价值。这是第九则所说的道理。
4·小结
孔子的九则论学,语重心长,苦口婆心,论了很多,归纳一下,他说了那些方面呢?学习方法(第一、二、八、九则);学习态度(第三、四则);学习的原则(第五、七则);学习的意义(第六则)。
三·子曰印象
1·孔子论学,其议论方式有什么特点?(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
2·其议论方式有哪些?(第一、二、三、四、六则事理论证;第五、十则直截了当提出观点)
四·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认识字、词、句。
2·搜集一些关于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的故事和资料,读一读,讲一讲。 3·搜集一些关于读书学习的格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孟子论学习”(后四则)。 2·巩固学习“居”等关键词语。
3·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主动辨析文中的读书之道。 4·《孟子》议论方式,并与《论语》相比较。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第十则的意思是什么?进行了一番怎样的推理?主要论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再明确)
2·第十一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再明确) 3·第十二则打了一个什么比方?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再明确) 4·第十三则直截了当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怎样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学生回答,再明确)
二·孟子印象
1·孟子论学,其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长于类比,多层次推进,逻辑性强,善作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为论据,形象性强)
2·其议论方式有哪些?(第十则,事理论证;第十一、十二、十三则,实事论证) 三·课内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