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对策研究

10805030134 张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性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我国民族品牌依靠技术、实力,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入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之后常常外国同行企业的一纸诉讼就将你送上了漫漫的诉讼之路,不仅消耗企业的财力,同时分散企业决策者的精力,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在打进国外市场后普遭遇到的情况。

企业进军还海外的知识产权的纠纷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 ,商标抢注。商标抢注是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我国驰名商标频繁遭遇海外企业或者个人的恶意抢注,常常有给他人作嫁衣的局面发生。不少品牌刚跨入国际市场就遭到商标侵权诉讼,如海信、狗不理、大宝、五粮液等驰名商标都不得不走上国际维权之路。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缺少的不是世界级的产品,而是世界级的品牌。因此,商标保护的对我国企业站稳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第二,美国一个单边的贸易救济方式。特点:1.诉讼不考虑损害,也就说只要确定是侵权,就可以采取措施。这与平常大家所熟悉的反侵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相比不同.其他的措施都要考虑是否有损害7损害程度多大7而且还要考虑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联系等,再来采取救济措施。2.效率高,从发起到最终是否能够采取措施基本只用一年的时间。3、救急措施杀伤力非常强,尤其是普遍排除率,同类产品不论来源,而且在实施中还可以延伸到同类产品的上下流程。美国的337制度,对于所有的美国权利人都可以保护,包括中国在美国获取了专利的企业.同样可以申请这种救济方式。当前,中国是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2007年的26起案例中,有一半是针对中国的。

第三,边境措施与平行进口。是指WTO里四大类的救急方式之一。WTO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允许司法保护.允许行政保护.允许边境措施。作为贸易大国,中国企业大进大出。据美国近三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海关查获的来自中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占其查获的来自全球货物的68%、73%.81%。这个数据的科学性我们一直也在探究,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也看到.我们出口的产品中.知识产权的问题比较大。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我们的产品在进口国报关,就有可能被扣压。

第四,展会。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国际性展会上屡遭重创。从汉诺威CEBIT展到柏林IFA展再到科隆国际五金展,每一次展会都有中国参展企业的展品被查抄,当场撤展,甚至有参

展人员被扣押的情况发生。尤其在近2年的CESIT展上,德国检察院、警方、海关等部门更是采取联合行动,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大规模搜查,涉及包括华旗、纽曼在内的众多参展商。国外一些企业将知识产权视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中国某些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CEBIT展上连续遭到查抄.就是国外竞争对手运用“专利池”抢占市场份额的结果。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参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强,出国展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认识不够到位、责任不够明确、规范和管理力度不大等问题。

第五,投资。许多外国企业都打着中外合资、技术入股的幌子,入股中国企业的,并采用高价收购企业股份,当其掌控大部分股份后,对企业销售进行削减从而降低该品牌市场份额,或者将其品牌弃之不用,而若想购回该品牌却需要支付巨额费用。例如重庆的天府可乐。1988年,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下属灌装厂达到108个,创产值3亿多元,利税达6000多万元。1994年,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合资。13年合资过程中,百事公司逐年减少天府可乐品牌产品的生产,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天府可乐的产品,天府可乐集团累计最高亏损达7000万元,连续八年被评为重庆市特困企业,债务高达1,4亿元,剩下的400多名职工长期依靠上级部门救助艰难度日。

第六,国际诉讼。诉讼发生在企业的同行业企业佼佼者之间。在行业里.企业都想成为领头羊。所以,在国内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中,就会显现出行业里的领军人物。为了改变世界的格局,这些巨人之间就会有竞争。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的是侵权诉讼;有的可能是恶意诉讼,也就是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时间长、花费大的特点.通过资金、实力的较量击跨竞争对手。

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种种知识产权纠纷,要从两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向出发。 首先,政府支持。在涉外案件中,还必然涉及国际差旅费、翻译费、国际长途、传真等费用。在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费用更为昂贵。美国的律师事务所通常按小时收费,一个典型专利诉讼的律师费为100万美元左右;在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要聘请专家证人.聘请时按小时收费,每个专家证人的费用从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不等,仅专家证人费用在诉讼中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且一般诉讼的发现程序往往历时一年或者若干年,双方要互相提交成千上万页的文件.就数个或者数十个证人进行反复讯问,每讯问一个证人就要花费2至3万美元,诉讼中提起的每一个动议又会花费1至10万美元。所以可想而知,整个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的花费有多大,而且还在呈不断上涨的趋势。从1995年至1999年以来,专利案件的平均审理费用从100万美元上升到了150万美元;商标案件则从25万美元升至30万美元,相应地版权案件也从20万美元增长为25万美元。这些费用对于那些中小型企

业无疑是一笔天价费用。中国政府可以设立一个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基金会,用于解决中小型海外维权的费用问题,或者该基金会可以以入股的方式资助那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海外维权,从而开拓国际市场,当然基金会也能从中得到相应报酬,从更好的维持其运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通过电话、网络或者直接来访接待有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及维权方面的咨询,并根据需要提供无偿法律咨询服务。2.定期进行海外知识产权侵权现状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编辑成文字材料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和相关企业。3.研究知识产权侵权频繁发生国家的制度及救济方案,并出版、发行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另外,在国内主要城市及海外主要侵权国家举办巡回说明会。4.如果由于其它国家不符合国际规则的惯例或者法规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发生.那么该中心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向对方转达中国政府的立场。5.针对国际参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熟悉参展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纠纷发生后如何及时的启动救济程序进行解答。

其次,企业知识产权国际战略。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防范于未然,不给海外同行企业给予攻击的机会。在商标注册上,国内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代理机构向目标市场所在国申请商标注册,而且依据商标国际注册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当然,当诉讼不可避免的时候,真确的战略决策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结果。从本质上来讲,知识产权诉讼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诉讼.从法律上对侵权者的侵权行为给予确认,并通过司法判决制止其侵权行为,使被侵权人获得一定的赔偿,以弥补自己的损失。但是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侵权者可能会通过法律上设置的反诉等司法程序来拖延诉讼。一方面会导致诉讼的周期进一步延长,权利人诉讼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市场空间、市场价值可能销蚀殆尽。这样权利人在付出了高昂的诉讼成本后,即使获得一定的赔偿,却已经失去了市场,甚至在诉讼大战中被竞争对手拖瘦、拖死,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权利人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往往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在获得赔偿前能否支付巨额诉讼费用,二是在支付巨额诉讼费用后仍可能败诉。一些知识产权权利人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由于难以承担这种风险而只好放弃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直接放弃自己的知识产权。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企业应该吧诉讼费用当成一种投资,主动参与诉讼,不要在诉讼费上有所吝惜,要积极应诉,打破国际贸易壁垒,才能赢得更广扩的市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