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高中生物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解析】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范围广,速度慢,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 B

2.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尿量减少

【解析】 当人体饮水过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A正确;当人体饮水过多,不能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当人体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C错误;当人体饮水过多,尿量增加,D错误。

【答案】 A

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该受体,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速度变慢,导致血糖浓度过高,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可以进行反馈调节,A项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B项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温度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D项正确。

【答案】 C

5.在寒冷时,肾上腺素有增加产热的作用。能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和体温方面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代谢上有协同作用;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答案】 B

6.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食后1 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 C.进食2 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

【解析】 进食后1 h内,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A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加快,进而降低血糖,故B正确;进食2 h后血糖趋于稳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C错误;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分解失去活性,故D错误。

【答案】 B

7.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 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答案】 B

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解析】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故A错误;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进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减少,故B错误;体内失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使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解析】 A时刻,人处于高温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散热增加,即皮肤血管舒张,故A错误;AB段,通过调节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基本相等,故B错误;由于AB段人体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活性不变,故C错误;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能维持体温的稳定,故D正确。

2

【答案】 D

1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需要血液运输,不需要进入组织液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所以体液调节是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 C.某些化学物质随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D.单细胞生物不只有体液调节

【解析】 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随体液运输,体液包括组织液,故A错误;神经调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故B错误;化学物质随体液运输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是体液调节,故C正确;单细胞生物没有体液调节,故D错误。

【答案】 C

1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炎热环境中要增加散热,所以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A项错误;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寒冷环境中,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D项正确。

【答案】 D

1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系统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 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错误;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糖尿病是由于血糖调节障碍造成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为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的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相应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分别由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

(2)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图中的a、b作用的结果又会分别影响a、b的分泌,属于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