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必须知道的院感知识资料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院感知识

1、 本科室消毒制度 ▲

要掌握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2、 要掌握本科室相应的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程序 ▲ 3、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级?▲

艾滋病职业暴露分为3级。

⑴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血液、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必要时预防用药。

⑵ 二级暴露:暴露源同上;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预防用药。

⑶ 三级暴露:暴露源同上、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

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强化用药。

4、 HIV/AIDS处理流程 ▲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HIV/AIDS第一时间

报告

保健科

科室 督导

门诊日志

隔离、标准预防 必要的检查 登记

网络直报

初筛实验室 留取标本 病房登记

(本院检验科)

初步诊断阳性

市或省确认实验室

5、 职业暴露局部处理措施? ▲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 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

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碘

酊、酒精等消毒剂),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

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

报告科室负责人

排除

暴露当事者 请专家组会诊 院感科(班外时间报告行政总值班) 核实 预防用药

必要的检查

7、 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洗手?▲

(1)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感染性疾病病

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 脱手套后。 8、 手消毒指征是什么? ▲

(1)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9、 手消毒的方法?▲

(1)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1-3分钟。 (2)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10、 什么叫标准预防? ▲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1、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⑴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⑶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

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⑷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⑸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12、 锐器刺伤如何预防感染?▲ (1) 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

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 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

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注射。

13、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措施是什么?(注意事项)▲

(1)本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如科室需要必须向设备科申购,不得自行购入。

(2)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距顶≥50cm。

(3)做好一次性医疗器具的保管工作,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无菌有效期”及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用于临床。

(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外包装箱不得进入无菌室。

(5) 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6)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如发生感染,热原反应或有关医疗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必须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登记事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种类、受害者临床表现摘要、结局、所涉及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

(7)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格分类放置,按医疗废物统一回收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4、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

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

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1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16、 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

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17、 非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如何处理?▲

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18、 传染病隔离种类及标志有哪些?▲

严格隔离——黄色标志、接触隔离——橙色标志、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抗酸杆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引流液/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 19、 医院感染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0、 感染率、漏报率、Ⅰ类切口感染率应控制在多少以内?▲

感染率和漏报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0.5%。 21、 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

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