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第2课时 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第2课时 教案设计

日期 课题 周次 课时 / 2.5表示元素的符号-第二课时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会查阅元素符号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在目标 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教材 解读 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学情 教学 准备 环节 课件,教案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活动: 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讲述: 我们把这种能指示南北的物体称为指南针。 图片展示指南针的历史:磁石 —战国时期的指南针(司南)—指南鱼—磁针——现代指南针。 问:你知道指南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板书: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图片展示各种磁体 (板书):物体能吸引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三、探究一:探究磁体各部位磁性的强弱。 探究思路:用磁体去吸引铁屑,吸引铁屑多的部位磁性强。 (板书): 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 2、磁极分N极和S极 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极)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北极 和 南极 思考与讨论: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四、探究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片展示:磁悬浮列车、玻璃清洁器。 问:磁体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磁铁矿石吗? 活动:如图所示,在大头针盒上方的适当位置固定一根铁棒,观察1 / 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第2课时 教案设计

其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把一块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观察铁棒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如果把条形磁铁拿开,观察到的现象是: 。 (板书):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磁化的分类: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棒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 图片展示硬磁材料的应用及软磁材料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1.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2.如图所示,磁体吸引住两根大头针的一端,那么两根大头针的另一端将会( ) A、互相吸引,如图甲所示 B、互相排斥,如图乙所示 C、既不吸引,也不排斥,如图丙所示 D、有可能互相吸引,有可能互相排斥 3. 给你一根钢棒,如何判断其有无磁性? ①看钢棒能否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如能吸引,则有磁性。 ②看钢棒是否具有指向性。如有指向,则有磁性。 ③利用小磁针的一个极靠近钢棒的两端,如其中一次小磁针自动躲开(排斥),则有磁性。 ④利用磁极的性质。用已知磁体的一个磁极分别靠近的钢棒中间和两端,如发现钢棒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则该钢棒一定有磁性。 2.5表示元素的符号-第二课时 1、磁 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2、磁 性:物体能吸引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 3、磁 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指南面的一极----南极(S极) 指北面的一极----北极(N极) 2 / 3

当堂 检测 培优 扶差 作业 板书 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5 表示元素的符号-第2课时 教案设计

教学 反思 4、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 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3 /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