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联系: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区别:第一, 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绪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 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1、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都是心理体验。

2、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3、 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从发生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2、 情绪带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1

情绪的外部表现叫表情,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 人类的表情有: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 4、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对性格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形成的稳定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节 早期情感的发生

一、情绪的发生: 1、原始情绪说

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怕、怒、爱。 2、情绪分化说

8-10种基本情绪:愉快、兴奋、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 二、婴儿的几种基本情绪表现: 1、哭(消极情绪)

(1)饥饿的啼哭(2)发怒的啼哭(3)疼痛性啼哭

(4)恐惧和惊吓的啼哭(5)不称心的啼哭(6)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2、笑(积极情绪) 一周: 自发性微笑 三周:诱发性微笑 四个月:社会性微笑 3、恐惧(消极情绪)

四个月:出现与知觉相联系的恐惧 六个月:怕生

两岁左右:预测性恐惧 4、焦虑(消极情绪)

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分离焦虑: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2)失望阶段(3)超脱阶段

2

第三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二)表情的社会化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2、运用表情的能力 二、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所谓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表现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即心理体验全面生效。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分为以下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所谓情绪的日益深刻,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 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