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王圣军 张绮莹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6期
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应用性、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点要落在实践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期望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而把项目服务应用到教学中,以课题项目研究及开发的形式来指导与教育学生,培养出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工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社会工作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研究 项目开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0)06-0020-05
开展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回应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社会工作教育就是为了回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新时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实现价值本位的转移为基础,及时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发展为本位的转变,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归宿和核心地位,搞好社会实践和实习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课题项目研究与开发”的教学模式,也是为了回应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项目发展的方向需求,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模式之一。
一、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服务模式
建国后,中国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非专业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中国社会工作主要处于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几乎所有的福利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活动都由政府负责和推行,所有需要的资源也由政府提供。这种非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的身份是非专业的,通常是以行政干部为主的工作人员;二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性社会工作的系统训练。然而,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不断涌现,以及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都促使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先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向民间化和专业化发展成了历史的必然。政府也开始采取与社会责任共担的方式,对现有的社会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念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塑”,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并且开始重视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民间机构发展,促使社会工作发展进入更佳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民政部系统所属院校相继建立了社会工作系,各地区教委所属、部门所属院校也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例如,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4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此同时,一些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热线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等相继建立,它们尝试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纵观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的四种:
一是通过政府内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例如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立社工办、社工科等,统筹开展社工服务。
二是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岗位开展服务。如深圳市到2009年2月,全市分三批共开发了719个社工岗位(其中各区430个),分布在民政、残联、司法、教育、社区、医院、禁毒帮教、信访、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等领域。所有的岗位均以向社工机构购买岗位的形式开展。
三是通过政府购买项目的方式开展服务。例如,深圳市计划从2009年起投入1000多万元,向民间社工机构购买项目服务;广州市荔湾区结合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着重在老龄、青少年、再就业、残障康复、社会公益类社会组织等领域全面开展试点社会工作,积极推动“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模式。
四是社工机构与社会其他的团体合作开展项目。如深圳市于2009年11月启动的“深圳市首届公益创意项目电视选拔大赛”。该活动以建设“和谐深圳”为宗旨,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公益服务项目并组织实施,带动爱心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入选的项目由公益基金或爱心企业或各界热心人士出资完成。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工作教育是随着社会和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而变化的。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始于20世纪初,虽然曾中断过30多年,但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后,在相关政府部门及学者的推动下,社会工作教育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教学的方式、内容也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虽然现阶段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通过何种教育方式去培养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仍然是社会工作教育探讨的主要问题。但是通过近2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探索的深入,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一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当前,大多数社会工作教育者都能认识到社会工作教学是一个实践教学取向很强的课程,并在教学中纠正了以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模式,逐渐向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方向转变,并对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例如,一些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始建立专业的实验室,开展实验性的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国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实践学时才能毕业,本科生要求800学时,专科学生要修满400-600学时;我国香港地区所有开设社会工作系的大学,学生要想从社会工作系毕业,除了必须通过社工理论课程的考试外,还必须完成80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习。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社会工作专业院校远未能达到国际通过的实践学时,但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已经开始规定专门的实习时间设置,比如一个到两个月的专业实习期限,按照一天八小时工作制,一周五天工作日来计算的话,实习时间大概在160-320小时左右。
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单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工作教学,许多社会工作教师已经意识到以单向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生成和发展,根据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探索和研究了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将实践教学分为并行式(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辅之以实践教学)、集中式(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问题式教学(即“基于问题协同发展学习的模式”),以此培养一批具备社会调查能力、研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和介入与沟通能力强的工作者。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模式,包括课程实践、隐形课程实践、认知实习、综合实习、农村社会工作探索五大方面。
当然,尽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转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时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非专业化现象不容忽视。由于社会工作的部分专业教师是非专业化出身,他们自身对社会工作尚处于学习与探索的阶段,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沿用其它专业的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式、方法教育学生;二是教学设备有待完善。比如心理学、一些实践教学比较强的课程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教学设备或是实验室辅助教学。尽管内地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