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支付系统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支付系统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的核心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付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传统业务,其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操作的顺畅性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生存发展,进一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商业银行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系列的惊天大案、要案给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迫使监管部门和各个商业银行将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提上议事日程。面对薄弱的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低下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及不足的认识,商业银行应在提高自身运作效率的同时加强支付结算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银行也运作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益增多,支付结算活动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支付结算操作向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如支付结算的工具逐渐由纸质化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实时汇划已经成为现实,我国的支付结算提现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逐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间行内汇划系统为基础,同城清算并存的支付结算体系。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人民银行负责制定支付结算制度,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现场监管,这样很有可能出现由于权力分离而形成的风险监管漏洞。因此,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重要性金融风险。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是指债权方在办理支付结算过程中因偶发的

和不完全确定的因素所引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新经济模式(如网络银行、互联网贸易等)、更为复杂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战略、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交易量的提高、监管要求的日趋严格等,都增大了金融机构面临的支付结算风险。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迅速发展,支付结算风险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第一,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技术特征比较明显,即高智商、高科技手段作案的可能性增强;第二,风险的控制难度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的支付结算体系以及成为一个实时支付系统,支付结算风险的可测性、直观性大大减弱,发现风险和补救风险的缓冲期也大大缩短,甚至还会出现风险损失不可逆转的情况;第三,风险趋于集中。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使用,使风险向地级市集中;第四,风险的危害性逐渐加大。由于支付结算工具的高度电子化、网络化,一旦发生风险,传导速度、逐渐速度较强,可能造成损失的金额也不较大,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支付结算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了解、掌握现代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点和风险特征。

支付结算时指单位或者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使用制度结算工具如票据、信用卡、汇兑、电子票据、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来完成经济活动的行为。因此支付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同城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票据风险、内控风险等。 尽管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进行了不断改革,对改进金融服务、加速社会资金周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支付清算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形式化。

虽然内控检查年年搞,但全面、稳定意义上的风险管理还不多见,所做的被动式、运动式、临时性的措施占主流。支付结算风险来自流程、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这些因素在银行经营中必然有不完善或难以有效控制的方面,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整个风险管理环节都有待完善,制度上的缺陷、流程中的漏洞、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的落后以及人员素质、业务 技能的差异更使支付结算风险无处不在。这就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对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的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通过几次监督检查、政策修补、流程改造或处理问题员工等措施就能消除,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做法;第二,内控机制缺失。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必须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作保证。同时,还必须抓好内控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不去落实,也无异于一纸空文。剖析银行系统发生的各类案件,“十案九违规”的教训是沉痛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是银行业大量违规经营和支付结算风险积聚的直接原因。事实上,目前国内银行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机制,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重大金融案件表明商业银行自身免疫力还不高,内部控制仍存在严重缺陷;第三,支付结算风险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即使是国内信息披露最好的几家上市银行,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也只是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而未披露有关支付结算风险本身的信息。目前银监会刚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提出了更为具体、细化的披露要求,但对支付结算风险的披露没有提出要求。金融创新蕴含了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