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
唯物:物质第一性,认为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人死了什么都没了
唯心:精神第一性,认为世界是有神创造的或是心创造的,人死了,灵魂还在。 主观:人的目的,意图,主动想去做什么。
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万物的本源(能形成万物,但又没有具体的物质形象,也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道、天道、理、天理、本性、本心、如来藏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研究重点 著作 主张 相似 评价 孔子 儒家 为政、仁(有等级之分)、人的行为 六经《诗》等 1.为政以德 2.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3.敬鬼神而远之 4.中庸之道 5.办私塾 春秋时期;统国方案;历史应不断推进;反对酷刑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仁” 有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所构建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长治久安。 老子 道家 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德经》 1.“道”是万物的本源 2.事物对立又可相互转化 3.“无为而治”(行为顺应道,不妄动)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背景 派别 儒家 经济(根本):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 政治: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 人物和著作 主张 地位或影响 孟子 1.仁政,民贵君轻 1.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
《孟子》 2.性善说(人性本善 ) 3.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 3.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1)“齐物”(万物的本质相同) (2)逍遥的人生态度(3)天与人“不相胜” (天人合一)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和发展。 2.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荀子 《荀子》 墨家 墨子《墨子》《鲁国》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道家 庄子《庄子》 对老子思想的发展 法家 韩非与《韩非子》 兵家 意义 《孙子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西汉初期的黄老(黄帝、老子)之学 背景 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 内容 1.无为而治 2.“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西汉中期的大一统(儒家、阴阳家、法家的融合,儒学的新发展) 经济发展,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需要 影响 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1. 天人感应(君王无道则老天惩罚) 2. 君权神授 3. 三纲五常 4. 大一统 5. 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 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5.实质上适应了文化专制的需要;外儒内法;披上神学的外衣 四、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 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源。“气”是构成世界承认理存在,气在理前。 的材料,理在气前。“理”体现在社会上是陆九渊:①心即理也 (本心含有天理) 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通过对外王阳明:③致良知(人本固有天理) 部事物的考察来求理)”。 ④知行合一 ③存天理,灭人欲(人性本善,恶劣的习性却使人远离的善良本性) 历史地位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 理学反战到顶点,影响不及前者 2. 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评价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相同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背景 李贽【zhì】明代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政治:明清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内忧外患)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思想上的需求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1)批判理学,否认孔子孟1. 理在气中,物1. 抨击君主专1.天下兴亡,匹夫子正统地位,主张个性自由质第一。唯物制(天下为有责 发展 主义世界观主,君为客),2.《天下郡国利病(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反对天命提倡言论自书》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论,建立唯物由。 (万物有阴阳而生,没有统主义体系) 2. 提出了种种一的本源),从根本上否定2. 形神物三相限制君权的“天理”的存在 遇而知觉乃理论和设想。 发 3.工商皆本 3. 耕者有其田 主张 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提倡实现求真) 评价 鲜明的叛逆封建礼教和斗争精神 1. 都反专制,重民主,属于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 2. 都重工商。重视知识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