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

附件1

青岛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B1 身心 发展 (40分) 三级 指标 C1 身体素质 (20分) C2 心理素质 (20分) C3 道德品质 (20分) C4 行为习惯 (20分) C5 学业成绩 (30分) 发展要素及要求 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有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等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善于交流与合作,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吸纳别人合理的建议;有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的品质。 熟悉并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安全防护、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团队活动等方面逐步形成习惯与意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与优秀率较高。 A1 学 生 发 展 (180分) B2 品行 表现 (40分) B3 学业 表现 1

C6 学习能力 (20分) C7 艺术素养 (10分) C8 生活技能 B4 (20分) 技能 实践 C9 (40分) 社会实践 (20分) C10 德育机制 A2 (30分) C11 教 德育活动 B5 (30分) 育 德育 C12 工作 文化育人 教 (120分) (20分) C13 学 心理健康教育(20分) (270分) C14 (60分)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具有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成果。 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一定的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在校期间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到两项艺术爱好。 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强。 积极参加军训、社会调查、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热心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德育主题课程与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全员育人的要求得到落实;强化学科课程德育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建立学科德育课程资源库。 校内常规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校外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评选、展示、研讨活动;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建设并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文化墙、广播电视、校园网络以及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课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保障,有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有效开展。 班风正、学风浓;教室整洁,有健康的教室文化;班级活动有特色,形成团结、和谐、2

班集体建设 (20分) C15 课程设置 (30分) C16 选课走班 (20分) C17 体育卫生 艺术教育 (20分) C18 教学常规 (30分) C19 课堂教学 (30分) 上进的班集体。 建有课程规划、开发、管理制度,有学校课程体系;规范实施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信息等课程;落实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课时,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并规范实施学校课程和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有序衔接;设立自主学习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选修课开出率高;有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有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开展相应的指导,走班管理科学有效。(选修课开出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模块/课程标准设置的选修模块数)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分层教学、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普及性的学生比赛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执行“两课”、“两操”的规定,确保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锻炼。 健康教育课程和疾病防控机制完善;饮食、卫生等各项制度健全,检查有记录。 制定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探索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与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常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等)科学完善,并得到很好落实;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深入研究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德育、体育、艺术、科学、人文等)的不同教学特点,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对话教学,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外作业;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采取学分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多元化评价;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 3

B6 课程 教学 (150分) C20 学生评价 (20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