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4

章表5 章 名 授课时数 教学方式 6课时 课堂讲授 上课时间 授课年级或班级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周 次 12,13,14,15 教材:徐孝凯 数据库系基础与SQL Server应用开发 清华出版社2010 参考教材 王珊、萨师煊著,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SqlServer数据库系统基础 罗运模 高教出版社 2004 教 学 目 的 重 点 与 难 点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以及在模型图上实体之间关联的表示。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建模的关键技术;了解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重点: 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二元关联的分类。 难点: 各种关联(含最大最小基数)的表示;递归关联。 5.1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 5.1.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 5.1.2 数据库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3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 5.1.4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5.2 系统需求分析 5.2.1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5.2.2 数据字典及其表示 5.3 概念结构的设计 5.3.1 概念结构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5.3.2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5.3.3 视图的集成 5.4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5.4.2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5.4.3 用户子模式的设计 5.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实例 教材:115—140页 指定学生 阅读资料 16

教 案 十二 科目 教学 目的 教材 分析 数据库系统 课题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编号 12 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实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重点是构建数据库系统的步骤; 难点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 教法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教教学学设过步骤一 回顾与引导:请同学举几个例子 步骤二 讲授新课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设计 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两方面。数据库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特性,为特定应用环境构造出最优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结构特性,建立能满足各种用户对数据库应用需求的功能模型。 5.1.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 1. 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2. 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 3. 数据库的物理模式设计 5.1.2 数据库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考虑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干件的实际情况 2. 使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紧密结合 5.1.3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 5.1.4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5.2 系统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将分析结果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表示 5.2.1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5.3 概念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 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②易于理解;③易于更改;④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一般是通过ER模型来描述概念结构。 (2)概念结构设计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自顶向下;②自底向上; ③逐步扩张;④混合策略。 (3)扩充的E—R图: E—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其主要成分是:实体、 联系和属性。 小结: 思考题: 作业: 阅读材料:阅读教材内容 课后体会: 程计

17

教 案 十三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科目 数据库系统 课题 编号 13 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及描述;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要求掌握关系模教学 目的 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教材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 分析 教学难点 关系模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4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课时安排 教法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步骤一 回顾与引导:请同学举两个例子 步骤二 讲授新课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4 逻辑结构设计 (1) 逻辑结构设计的目的: 是把概念设计阶段的基本E—R图转换成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 (2)逻辑结构设计有如下三个步骤: ①将概念模型(E—R图)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②将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③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3)如何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1)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①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②一个1:1的联系可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或与任意一端的关系模式合并③一个1:n的联系可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④一个n:m的联系可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那么,两端关系的码及联系的属性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两端实体的码的组合; ⑤三个或三个以上多对多的联系可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那么,诸关系的码及联系的属性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的码的组合; ⑥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2)转换为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对数据模型优化步骤如下: ① 确定数据依赖; ② 进行极小化处理,消除冗余联系; ③ 确定各关系模式属于几范式,考察是否存在部分、传递、多值函数依赖,并根据需求阶段的处理要求,确定是否要进行合并与分解。 小结: 思考题: 作业: 阅读材料:阅读教材内容 课后体会: 教教学学设过程计

18

教 案 十四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科目 数据库系统 课题 编号 14 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及描述;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要求掌握关系模教学 目的 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教材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 分析 教学难点 关系模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4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课时安排 教法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步骤一 回顾与引导: 步骤二 讲授新课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5数据库物理设计 对于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式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有如下五个步骤: ① 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②确定数据存储安排及系统的配置。如计算机有多个磁盘时,可以将基本表或索引放在不同的磁盘上,因此需要适当的安排。对于系统可以配置同时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数、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物理块的大小、时间片的大小、数据库的大小等; ③访问方法的设计:如索引方法、聚簇方法、HASH方法; ④完整性和安全性设计; ⑤程序设计。 案例分析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分析设计 教教学学设过(略) 小结: 思考题: 作业:P68 6、7题, 阅读材料:阅读教材P55-67页 课后体会: 程计

19

教 案 十五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科目 数据库系统 课题 编号 15 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及描述;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要求掌握关系模教学 目的 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教材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征。 分析 教学难点 关系模型及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的方法; 4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课时安排 教法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步骤一 回顾与引导:略 步骤二 讲授新课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6 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1) 数据库实现阶段的工作。 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试运行;装入数据; (2) 其他有关的设计工作。 数据库的重新组织设计;故障恢复方案设计;安全性考虑;事务控制; (3) 运行与维护阶段的工作。 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性能的监督、分析与改进;扩充新功能;修改错误。 案例讲解 实际应用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导出、导入)指导练习 教教学学设过程计 小结: 思考题: 作业: 阅读材料:阅读教材内容 课后体会: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