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质教案(送全册知识点总结)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题

授课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型 习作 时间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 目标 2.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2.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1课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 1.提出问题,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 产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 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 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入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 ( 4 )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分钟 2.深入交流:那么,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学生自由发 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 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 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 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2)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 。

(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8 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3.继续交流:在以前的学习、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和 与人交流中,你们都了解了我国的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课件出示有关图(长城、莫高窟、泰山、黄山、峨眉山、新疆天山、四川片,激起学生对文化遗大熊猫栖息地……) 4.观看图片,引发交流: 产的兴趣,为下面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出示课件2、3】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多组图片。 写简介做好铺垫。 互相交流通过图片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感受。 5.谈话导题: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查阅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搜集相关资料的?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4】 (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新课 教学 ( 33 )分钟 本现状。 (2)查阅的时候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整理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5】 根据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文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板书:整理资料)

3.展示资料。【出示课件6】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搜集 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同学互相评议,可以把小组内同学搜集的资料合并整理。 师生互动,相互交流,资料共享,拓展视(2)小组派代表展示资料,并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野。 导并小结。 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7】范文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 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要选择好文化遗产 范文引路,感悟写选择文化遗产是首要任务,在选定好某处之后,还应法,掌握技巧,提高能收集这个景点的资料。以免写时空洞无物,或张冠李戴。力。 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 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等可以借题发挥。 (2)结构清楚,写有条理。 动笔前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已确定描述的内容, 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3)恰当引用。 适当加入文化遗产名称的由来,背后的神话、传说、 故事等等,增加习作的神秘感。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11】 (1)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 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2)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 加生动、准确。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你的简介是否清楚,再 进行修改。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 式要正确。(板书:撰写简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