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6.《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7.《琵琶行》诗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2、联想是诗歌经典的表现形式。《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淮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4、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民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叶月,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十一)《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了词人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愁思故国,夜不能寐的情形。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1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瑜打败的事。苏轼写于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此事是这样描绘的:“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赤壁赋》);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山东高考情景名句默写(补充)

一、文言文部分

(十五)、《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表现壮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十六)、《兰亭集序》(王羲之)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 , , 。气候宜人的句子: , 。

2.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 , , , 。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4.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 , 。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十七)、《游褒禅山记》

1.“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2.“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3.“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十八)、《寡人之于国也》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2.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寡人之于国也》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描写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揭示了为政者不知怜悯体恤百姓的社会现状。

(十九)、《滕王阁序》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描写滕王阁的超拔绝世气势: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用一仰一俯视觉角度的有意对比,表现滕王阁高峻的特点。

4.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曾出现过。 二、诗歌部分

(二十)、《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表达诗人对自由和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写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语句是: , 。 , 。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十一)、《短歌行》

1.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十二)、《秋兴八首(其一)》

3.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的两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二十三)、《咏怀古迹(其三)》

4.《咏怀古迹(其三)》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的两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十四)、《望海潮》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在《望海潮》中,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二十五)、《雨霖铃》

1、《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柳永与友人离别,借景抒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漂泊江湖的感受。 (二十六)、《定风波》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二十七)、《醉花阴》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4、.李清照《醉花阴》中,诗人将自己与黄花相比,忧愁以对,描写帘内人消瘦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十八)、《声声慢》

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