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教学目的
1、详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
2、详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4、讲述高血压病的概念和分类。
5、详述良性高血压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6、讲述风湿病的概念
7、详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8、详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4、熟悉高血压病的概念和分类。
5、掌握高血压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6、熟悉风湿病的概念
7、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8、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三、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
2、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4、高血压病的概念和分类。
5、高血压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6、风湿病的概念
7、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8、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
1
第一节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弱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三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②动脉中层钙(Moncke medial caleifie sclerosis);③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其中最为常见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其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动脉)和中动脉(弹力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组织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使动脉壁增厚、变硬和管腔狭窄,中膜弹性减弱。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一、病因与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成分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与本病发生关系密切。此外还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及感染等因素也有关,其发病因素诸多,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二、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大动脉(弹力型动脉)—腹主动脉、降动脉、颈动脉的分支、分支开口处;中动脉(弹力—肌型动脉)—冠动脉、脑底动脉Willis环、肾动脉、四肢动脉分支、分支开口处。 基本病变 (一)脂纹
肉眼观:动脉内膜见有针尖大小的斑点和黄色条纹。平坦或略隆起。 光镜下:内皮细胞下有较多成堆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二)纤维斑块
肉眼观:内膜表面灰黄突出斑块,斑块表层有胶原纤维及玻璃样変的物质呈瓷白色。 光镜下:内皮下和坏死区之间区为胶原纤维和玻璃样変物质为纤维帽。深部有泡沫细胞、脂质和坏死碎片。 (三)粥样斑块
肉眼观:内膜见隆起不规则灰黄色斑块,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
2
光镜下:在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物质,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病灶处中膜平滑肌受压萎缩而变薄。 外膜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四)继发性病变
1.班块内出血 斑块纤维帽破裂血液进入斑块内,形成斑块血肿。 2.斑块破裂 斑块周边破裂遗留溃疡易导致血栓形成。
3.血栓形成 病灶处内皮细胞受损粥瘤性溃疡,使血管壁胶原纤维暴露,促使血栓形成。
4.钙化 在纤维帽及粥瘤灶内有钙盐沉积。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变脆,易于破裂。 5.动脉瘤形成 严重粥样斑块使管壁中膜变薄,弹性减弱,不能承受血流压力而向外局部性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易致大出血。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最重,胸主动脉次之,升主动脉最轻。主动脉粥样硬化各类基本病变均可见到。因管径大,管腔不易狭窄。 (二)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s环。病变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严重时甚至管腔闭塞。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可致血供不足而发生大脑萎缩。急性供血中断可致脑软化。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形成小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致命性脑出血。 (三)肾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最常发生于肾动脉开口处及主杆近侧端,也可累及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常可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可以肾动脉管壁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形成导致肾梗死,梗死机化后形成瘢痕,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四)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发生在下肢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时,因供血不足,行走时引起疼痛,休息后好转,所谓间竭跛行。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侧枝循环不能建立时,引起足趾部感性坏疽。 (五)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时,引起肠出血性梗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