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重点重点整理.

53.隐逸的原因:

个人主义:许由,庄子,嵇康。在强调社会性远远强于个体性的古代社会。人们大都身系于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而文人作为掌握文化、具有独立思考力的个体,无论他是离经叛道还是循规蹈矩,都会与社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冲突,冲突到不可调和地步的文人,或正面反抗整个社会而最终粉身碎骨,或远离社会而成为隐士,更多的是冲突在可调和范围内的文人,他们既然存身在这个社会,就不会去激烈反抗到粉身碎骨,但是他们又始终不满这个社会的某个方面,他们不能完全靠个人意志做出行动,

又无法脱身于社会,只能向往一个个人至上的隐逸生活了。 失败主义:伯夷叔齐,罗隐。人之所以想归隐山林实在是因为在“入世”的时候遇到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文人大多自视甚高而现实的落差让他们倍感挫败,既然没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如离开 54.文人隐逸倾向的三个支持条件:

55.隐士文化的影响:

56.衣锦还乡由来:

57.苏轼旷达人格魅力(《定风波》)三方面体现: 一、关于离别,二、关于思乡,三、关于年华

58. 儒家生死观

重视生,追求道德超越;重视生:重视人生,乐天知命;

对死总体三种态度:1.在现实人生的积极进取中去创造“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子孙家族的嗣续;3.安死:慎终追远 59. 道家佛家生死观

道家生死观(自然生死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求得生存和保存生命,全身保真 死:平常心对待

佛家为轮回生死观(积极人生观意义:1.珍惜当下,懂得惜福;2.积极修持法,鼓励大家努力修习) 60. 志士仁人是否死得其所?

反面:进无以效成劳于国,而退不自保其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于自身和政治意义上毫无意义!

正面:精神象征(民族脊梁) 61.死亡的文学主题:

这种“生命意识”会表现在文人的诗歌创作之中:

“死亡意识”的集中体现——边塞诗

62.唐诗宋词中关于人生的感悟:

南柯

一梦(槐安国,檀萝国,《南柯太守传》) 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时间上:人生如梦,人生如寄 空间上:人生如萍,人生如舟

诗人的人生态度:

1. 及时行乐:饮酒,欣赏良辰美景,在歌妓舞女中游荡

2. 适时怡情:造园(苏舜钦的沧浪亭,王安石的半山园,叶梦得的吴兴石林) 面对人生我们可以做的是: 1. 珍惜光阴 2. 赤子之心 3. 寻觅诗意

63. 逆挽

首先追忆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举例诗:《金陵怀古》第二联--

唐.许浑

64.. 一个人成功需要的缘:血缘,地缘,姻缘,学缘; 被誉为“越南的屈原”:阮攸

王勃擅长送行者和被送者精神的一致来摆脱离别的痛苦

65. 滕王阁序内容之亮点: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众人皆乐,我独悲苦的孤独;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生感叹 .

66. 八至(中唐李冶——“茶圣”陆羽追求,她喜欢皎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