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基本含义

严州中学(新校区) 电子教案 田 娟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杭州?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 (三)、区域空间结构

1、 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 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3、通过让学生阅读杭州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杭州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3、展示2006年我国、浙江省、杭州的三次产业比例图,让学生讨论这三外区域怎样优化产业结构?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如何?杭州的产业结构表明宁波在浙江省内的经济地位如何?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 1 页 共 12 页

严州中学(新校区) 电子教案 田 娟

4、引导学生做课后活动1(P7页)

5、通过工业发达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一案例讲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三、课堂知识小结 概念 区域的主要特征 具有一定的界线 主要特征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概念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概念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四、作业布置: 1、作业本46---50页

2、编写一份有关介绍建德的小报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 2 页 共 12 页

严州中学(新校区) 电子教案 田 娟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比较项目社会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低农业为主,工业少工业化阶段较高工业为主,三产快速发展线多,稠密开放程度较大有核心城市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三产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运输与信息网络形成更加开放区域差异缩小线少,分布稀疏封闭无核心城市开放度核心城市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 3 页 共 12 页

严州中学(新校区) 电子教案 田 娟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杭州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1、 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 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2、 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 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杭州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 课堂练习: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 4 页 共 12 页

严州中学(新校区) 电子教案 田 娟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步骤:

[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 5 页 共 12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