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考试重点

精选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 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四.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三)十二经脉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四)十二经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 (五)十二经脉的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

欢迎下载

精选

(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六)、十二经脉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排列顺序) 太阴阳明行在前,厥阴少阳行中间,太阳少阴行在后,肝脾中都交叉变 (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八)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九)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五.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功能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奇经八脉其功能有: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欢迎下载

精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妊养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统帅作用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 带脉,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维护阴阳平衡。 六.十二经别定义以及特点

定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

特点.: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的特点: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离),深入体腔(入)与表里经别同行(合)从头顶部出来(出) 七.十五络脉定义、特点、作用

定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面的任脉络,躯干后面的督脉络,躯干侧面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故称十五络脉。

特点:①十二经脉的别络从人体经络别处后均走向其表里两经,阴经的经脉别走于阳经,阳经的经脉别走与阴经②十五络别出之外的穴位均能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③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作用:沟通了表里两经,统帅了孙络浮络 八.十二经筋定义

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 九.十二皮部的定义

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散布部

十.经络的作用

(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欢迎下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