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2、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金鱼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唤起学生体验

第一次看到题目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回答: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谁让鱼游到纸上来呢?这是在做实验吗?鱼游到纸上,鱼会死吗?你们看,有猜疑,有担心,有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呀!

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一位残疾青年长期认真地观察金鱼,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仿佛让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二、师生共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划出了课文中几处直接描写青年的语句,请你们重点来读这些语句,老师来读其他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书。

三、观鱼──体会青年举止“特别”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好,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这位驻足池边观鱼的青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换一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时出示投影: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______的青年。 (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特殊)

是呀,“特别”就是“与众不同”,你们看看,前边写到其他观鱼者是怎么观鱼的?青年怎么看?你们从书上找一找。同桌两个人对比着读读,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对比读)

读出了青年的忘我。 四、画鱼──促进个性体验

过渡:青年人看鱼如此投入(板书:看鱼),他画鱼(板书: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青年画鱼的部分,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选取最适合你们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学情:

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读书,并交流自己通过读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里商讨采用何种读书方式更加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所读部分的理解。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法进行汇报:如画批读、对比读、赏读等等,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体验是丰富的。)

1、体会出青年画鱼时的专心致志:

通过“静静地画”“每个”“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一丝不苟:可以体会出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姑娘绣花时非常专著,精细而周密。 2、体会出了青年的画技娴熟:

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致地描绘,青年画鱼时;速写也是一种绘画方法,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说明了青年人熟练了掌握了绘画的方法。

3、体会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赞赏他画画的专心、赞赏他画技的高超: 点拨:

青年多么投入呀,他好像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才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生接读)“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生接读)

“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板书:“忘记时间 忘记自己” 五、发散

正是因为青年如此的投入,一条条鱼才跃然纸上。 出示投影:

同学们,你们看,(一幅幅金鱼图)配乐。如果这些就是那位青年所画的金鱼图,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看到这幅生动的画儿,你会说些什么?

六、联系上下文读(配对读)──体会鱼“先游到了心里”

导:青年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你们发现了吗?课文当中,有许多语句都是有联系的,你们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找找这些有联系的语句搭配着读读。

组合A: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并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