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共需2课时完成。本课为第1课时的学习。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他们的思维、生活经验已有一定基础,并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一些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通俗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对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 (二)知识构建 1、强度
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1) 内力: 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的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
抵抗变形的抵抗力,称为内力。
(2) 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学生活动一】
(3)拓展:探讨强度和应力的关系
示例:粗绳和细绳,两种相比粗绳更结实,牢固,换句话说是抗拉强度更大。绳子所受拉力一定,即构件受到的外力一定,而粗的横截面积大,所以应力小,此时变形小,而抗变形的能力大,即强度大。
结论: 应力小,强度大 应力大,强度小 【学生活动二】
(4)结合课本分小组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同时完成26页问题,答在学案上。
结构的强度,一般取决于它对张力和压力两方面的反应能力,具体取决于以下因素:
形状、材料(不同的材料有承受不同应力极限的能力)
材料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方式,受力传递方式和效果不一样) 师生探讨:如何改进物体结构的强度?
如:国家要求建筑楼面的水泥板必须将钢筋焊接起来,以形成整体,即是改进连接方式以增强强度。还可以采用强度大的形状,那么要求强度大的地方大都采用什么形状?例如拱形、三角形等:常见的拱形桥梁可以保存很多年;钻石很坚固,它由复杂的三角形和四面体形状构成。这些都是我们改进物体结构强度的思路。 希望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在实践中应用。 2、稳定性
教师活动:展示不倒翁,静止立在桌面上的不倒翁用手扳倒后最终还能稳稳立住,说明不倒翁维持其平衡状态的能力很强,即稳定性强。 (1)稳定的概念
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平衡状态,则为稳定,不能回到原有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2)结构稳定性
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
师生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平放的砖头很稳定,把它竖起来就容易翻倒?瓶子里装了半瓶水很稳定,而空瓶子或是装满水的瓶子却比较容易翻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我们的结论:物体要稳定,第一,它底面积要大;第二,重心要低。 (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结构的形状、重心的位置 补充:结构的底面积 【学生活动三】 (4)合作探究
A、为什么有些结构看上去倾斜不稳,可实际是稳定的呢? 例如:比萨斜塔等 ,展示比萨斜塔图片
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条件: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内。
B、不稳定的结构一定不好吗?举出生活中利用结构的不稳定的例子。 举例:在地震多发地区,人们将酒瓶之类的物体倒置在地上,利用这一不稳定的结构实现预报地震的功能;过去农村地区人们用水桶打水常常要在水桶口的边缘绑上一重物,水桶到水面时能自动翻倒打水。 (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