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课后练习题使用策略摭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们是编者结合课标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文本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它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如能准确把握、充分落实、有效使用这些课后练习,必将有助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一、课后练习使用现状分析
笔者发现,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使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或是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后练习使用的“应试性”
很多教师知道课后练习的存在意义,但他们只是担心考试考到练习题上,怕因自己课堂上的“不讲”导致学生失分。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他们对课后练习流于形式,没有选择,不分重点,一味地平铺直叙。这样,不仅弱化了课后练习的指导,还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课后练习使用的“随意性”
有的语文教师对练习的安排随意性很大。他们常常很认真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却将课后练习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若课堂上剩余时间多,则多讲一些,多练一些;若剩余时间少,就少讲甚至不讲,课后留给学生自己处理。这样随意、盲目地处理课后练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后练习使用的“片面性”
有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准确把握课后练习,使用课后练习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目,一律放过实践活动类题目。因为,客观题目答案单一、明确,易于讲解也便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实践活动类题目的答案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一时半刻难以讲清,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这种片面认识,造成的结果就是白白浪费课后练习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大大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课后练习的内容与类型
课后作业练习一般有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子,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练习的设计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综合练习,以利于学生迁移、积累和运用。
三、课后练习有效使用的策略 (一)整合策略
1.课后练习与教学目标整合,有效完善教学思路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些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备课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作用,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确定教学思路。
例如,《沙漠中的绿洲》课后有这样几个练习: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5.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根据这几个练习,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价、劣、挖、填、漂、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新词,会认“碱”“霎”;3.圈画出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句子,反复朗读“阿拉伯朋友”的话,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4.观察题头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按一定顺序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课后练习与教学过程整合,有效达成训练点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
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编者逐渐渗透了“自然段”“逻辑段”的教学,并在练习中加以体现。例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面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1.“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2.“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3.“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又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编者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内容相似或相连的“自然段”合并成“逻辑段”。
课后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段训练要素,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用带点词、关联词造句等。研读过课后习题,教学中就能够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准确指导。
(二)自主策略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学生的预习往往似蜻蜓点水,只是读读课文、抄抄词语。现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编写上强化了导学功能,如果教师加强指导,预习则事半功倍。我曾尝试在预习中安排“疑问解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后练习4: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