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瑞脑销金兽?.A.??魂?②莫道不销.
? ①有暗香盈袖?.
B.?
?虚者如彼?②盈.
?寒时候? ①乍暖还.?C.
?②秦王还柱而走?.
?? ①憔悴损.
D.?
?②满招损,谦受益?.
3.诵读下列诗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清照《声声慢》中“ , !”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作者的愁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2)《窦娥冤》中窦娥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这几句曲词写出窦娥的寂寞痛苦,李清照《醉花阴》中情感写法与此最接近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11分)
鹧 鸪 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 ①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②随分:随便,随意。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①
②
A.词作开头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的身影。
B.词作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外在物事的描写上,颇让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E.词作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胸怀旷达。
6.[对应链接高考]“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B.开篇两句,着力刻画动作神态,完全不写相貌,但一个少女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和此前此后诗人词人凡是写到女子必重颜值大不相同。
C.“露浓花瘦”写的是带着露珠含苞待放的花,象征花一样的年龄,水一样娇嫩的青春少女形象。
D.“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写少女突然看见外人闯进来赶紧回避,鞋子来不及穿,发髻上的金钗下滑坠地也顾不上拣的匆忙狼狈相,表现了少女又气又羞的心情。
E.词人善于抒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借“露”“花”“青梅”抒发少女敏感而细腻的怀春情感。
8.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被公认是唐人写少女的佳句,请结合本词对少女形象的塑造作一个对比分析。(6分)
答:
三、语言运用(14分)
9.我们通过品读经典名篇,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了他们的悲欢离合。请仿照例句,自选两位诗人(词人),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内容应结合所选诗人的作品意境来表现其内心世界;②句式与例句相似,构成排比。(4分)
例句:李清照在梧桐雨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愁苦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答:
10.某班要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两首词之间拟写一段串连词,要求紧扣词的特点,语言有感染力,70字左右。(4分)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声声慢》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依据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人物的对话。(6分)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问: 卷帘人答: 词人又纠正说:
课下能力提升(七)
1.解析:选D “堪”的意思是“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