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8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 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夏商周三代
A.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B.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确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3.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依次是 A.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B.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C.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耕耙耱技术 D.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4.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
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 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
6.“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1 唐三彩 图2 司(后)母戊鼎 图3 素纱禅衣 图4 水排 A. 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B. 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
C. 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D. 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
7.下面是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地点统计表。从表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出土省区 陕西 山东 山西 内蒙古 江苏 A.汉代时开始出现牛耕技术 C.北方牛耕普及程度领先南方
出土地点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汉墓、陕北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平陆枣园 和林格尔(两幅壁画)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B.汉代时南方无开发迹象 D.农具获得技术上的突破
8.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9.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 西周 战国 秦汉 唐宋 明清
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10.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农业措施 休耕制 “尽地力之教”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禁捕青蛙 “桑基鱼塘”
A.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2.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
A.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B.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 C.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
13.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14.中国手工业有以下几种主要形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来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以上几种都不是
15.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 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 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1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