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 引用标准及规定

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

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3. 基本术语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

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3.4 图类

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

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

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3.8 空间图形库

由描述不同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点、线、面),以不同的数据结构,构成空间图形库。

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由描述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及斜坡变形体特征的关系数据表构成。 3.10 多媒体文档

由描述地质灾害特征的图片、录象、说明文档、电子表格等多种媒体资料组成。

4. 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4.1 基本技术要求

图幅组织形式: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因此,其图幅组织将以县(市)行政区划范围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

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 坐标单位:米 比例尺:1:100000

为保证数据库中存放的灾害点大地坐标X,Y值与图形库的对应和方便GPS所采集数据的入图,统一规定图幅的水平线与大地坐标X平行。

县(市)境界范围若包含跨投影带的图幅,必须进行统一投影换带转换。 4.2 图层命名规则

地质灾害以县(市)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县(市)的数字化图中都是一致的。为保证不同县(市)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 □□ □□□□□ 行政区划压缩代码

某一图类中划分的图层代码

图类代码 其中,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D:地质,L:地理,Z:地质灾害,G:工程地质,S:水文地质。本要求将主要图类及相应图层编码规定如下: 图类名称 图类代码 图层名称 基本信息 水系 交通 居民点 境界 地形地貌 气象图层 植被图层 主要工程(桥梁、大坝等) 其它 … 地层 构造 产状 其它 … 泉点、暗河 其它 … 工程地质岩组 其它 … 斜坡变形体 滑坡、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图层代码 首码 尾码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 ※ A ※ B ※ C ※ D ※ … ※ A ※ B ※ … ※ A ※ B ※ … ※ A ※ B ※ C ※ D ※ E ※ 基本地理 L 基础地质 D 水文地质 S 工程地质 G 地质灾害 Z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