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的激情-文档资料

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的激情

语文课堂是师生的精神高地,是文化的情感的栖息地,是知识的发源地,要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关键在于扮演课堂总设计师和导演角色的语文老师要提高激情的艺术。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感受。 一、热爱生活,心态阳光

语文是更需要投入情感的科目,没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老师,无法教育出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学生。春草萌发,老师会感动于生命的顽强;漫步田园,老师会感谢土地的恩赐;秋风落叶,老师会慰藉于秋叶化春泥;朔风大雪,老师会笑迎意志的历练……有这样的老师一路陪着,学生更易成长为向日葵式的人。 二、热爱工作,精神饱满

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一拿起教案本,一推开教室门,心里面就只装有学生,一切的烦恼、忧愁都抛到脑后,他精神焕发,面带笑容,全身心投入教学。让学生觉得老师精神饱满,似阳光可亲近,课堂是轻松快乐的,这样学生才能被带动,被感染,被激发,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三、注重育人,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的文本,大多是几经时间的淘洗而最后沉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厚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就是以这些文本引领学生丰富语文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这是任何行政手段、政治教化难以媲美的。

动情讲述周恩来的往事,激励学生崇尚读书、追求正直,拥有骨气;分析《一个房间与一座饭店》的故事,启迪学生悟到真诚是做人的无价之宝;诵读《赤壁赋》这篇经典美文,开导学生学会豁达;阅读《我与地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四、精设导语,先声夺人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声声击到学生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美妙动人的乐曲。 精美的课堂导语,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课堂,能使学生对你这一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 五、调动课堂,想方设法

有激情的老师会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富有创造性地巧妙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在课堂开展配乐诗朗诵、小组竞赛、激情演讲、戏剧表演、班级论坛、激情范读、讲故事悟道理、驶入想象快车道、争当记忆王、

我有话要说等活动,采用兴趣调动、疑问推动、情景促动、激情感动、评价激动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活力,自会高效率。 六、打磨语言,深情顿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是老师的生命。要使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语文老师的语言力求激情四射,文采飞扬,幽默风趣。老师必须以渊博的学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飞扬自己的语言,让学生随着语文老师的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自由翱翔。

激情顿挫的语言,最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某种境界,沉浸到某种氛围中,受到感染,受到启发;激情顿挫的语言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某种热情,使他们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而热烈的回应;激情顿挫的语言,也更容易在引发学生情感或思想共鸣的同时,接受你的思想和情感。 七、丰富肢体语言,教态得体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得体的教态在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课堂上老师的情感、表情、声音、眼神、手势、身姿,甚至服装、发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