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争取背诵。

2.创设诗境,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梦游之景,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3.通过体会与分析,梳理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人反抗封建权贵的斗争精神。

2学情分析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这样一首想象大胆丰富、情感跌宕起伏的作品。教学中应从诗歌鉴赏的基础入手,一方面引导学生对于诗中游历山景和幻入仙境的部分感受,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奇幻之“景”及其表现的特点,展开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另一方面,通过对诗歌情感的梳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以及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从而从“形”和“神”两方面,感受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另一方面,高二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中也弥漫着“官本位”、“金钱至上”的思想。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李白追求个性解放,与封建权贵彻底决裂的反抗精神,也可以净化学生的灵魂,荡涤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服务。

3重点难点

对诗中梦游之景,进行还原式鉴赏。 感受诗人反抗封建权贵的斗争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诗歌为一辈又一辈的文人骚客所推崇,也成为我们许多爱好诗歌的同学的挚爱。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李白诗歌中最吸引你的特色是什么?

明确:李白诗歌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豪放飘逸的风格、狂放恣肆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等(试着例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说明:学生对于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一方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思维,迅速定位本诗基本的风格特点。)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凝聚了李白典型风格特色的诗歌。 活动2【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凝聚了李白典型风格特色的诗歌。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标题就明白了! 标题解读

1.正确断句标题,思考题目的意思:

梦游(天姥):梦中游玩(天姥山) ——游玩方式 吟:一种古诗体式,属歌行体 ——诗歌体裁

留别:分别留念 ——创作意图 题目的意思:梦中游玩天姥山,写诗作为分别留念。 提醒注意注释中这首诗歌的另一个题目——《别东鲁诸公》 背景链接: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了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说明:通过正确理解诗歌标题,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插入必要的介绍,交代了诗歌创作的背景)

2.诗歌标题往往能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构思脉络,这首诗歌的标题就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暗示内容和脉络的关键词。 明确:a.梦游 b.留别

(说明:通过这一问题,理清本诗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诗歌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便于之后的深入解题。) 三、文本研习

1.随着录音范读欣赏文本,根据标题对诗歌内容进行划分:哪些诗句写的是“梦游”的情景,哪些诗句写的是“留别”的内容?(提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语句) 明确:我欲因之梦吴越 —— 入梦 忽魂悸以魄动 —— 梦醒

(说明:关键性过渡语句的提示,帮助学生清晰地划分诗歌内容。入梦——梦醒之间的内容即为“梦游”之景的描写,梦醒后的内容即为“留别”的内容)

过渡: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李白这一与众不同的游历方式充满了好奇,下面我们就追随李白,去领略一下“梦游的奇幻景象”。

2.精读“梦游”部分,李白在梦中依次看到了哪些“奇幻的景象”?各有什么特色?(操作方式:组织班内“伙伴共进”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概括。)

明确: 第一景:飞度镜湖、湖月照影、绿水荡漾、猿猴啼鸣 ——清幽 第二景: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壮丽 第三景: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

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 ——惊恐 第四景:丘峦崩摧、青冥浩荡、霓为衣、

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 ——神奇

(说明:这里的景色的描写,抓住这一部分中出现的典型景物,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继而体会这些景色的特点)

补充:梦中描绘的景色确实奇幻无比,匪夷所思。当然,除了这些奇幻的景色外,大家还发现了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彰显着李白这次游历的特别?

明确:如“一夜飞度镜湖月”中“一夜飞度”可以看出梦中游历的奇幻,也显示了诗人游历天姥山的急切心情 (说明:通过这一思考,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的认识。)

3.提问:梦游的景色是何其美妙啊!可梦终究是一场梦,总有醒来的一刻。当作者醒来后,他的表现是什么?(提醒学生找出诗歌中相关的描写)

作者为何“长嗟”,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惋惜、留恋、不舍。

梦境虽然美好,但毕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这个道理诗人没理由不知道啊,为什么诗人从梦境醒来,回到现实,会流露出如此的留恋与不舍?

(说明:通过对于梦游奇幻的景色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产生梦游经历的思想和情感根源。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一定的思考基础上,继而引导学生探究“梦起”之由。)

4.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还是要从诗歌中去找。之所以如此留恋与不舍,恐怕一定要问问诗人为何会“梦游天姥”? 明确:作者向往烟涛微茫的“瀛洲”,但可惜“信难求”,故转而探访同样神秘而雄伟的天姥山。

(说明:通过作者“梦起”之由的分析,继而为下一步归纳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的寄情山水的无奈做铺垫。)

5.过渡:结合之前我们分析的诗人“梦游之景”,似乎诗人一直在苦苦追寻神仙世界。可是,据我们的了解。李白应该是一个志向高远、立志仗剑济世的独行侠啊!怎么这儿成了一个求仙问道的“隐士”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