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建设
自 评 报 告
根据教育部精品课建设的要求,按照津教委专[2004]10号文件《关于在我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精品课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为推动我院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突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整体化水平和教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的工作质量,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岗位需要,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要求:精品课程建设要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突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之中。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和管理制度建设,结合ISO9000认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建设和完善一批精品课程,力争形成院内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群;试点专业的核心课要达到市级精品课程标准;三年内各专业主干课的3/4课程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五年内把1/2的课程(含选修课)按计划、分期分批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
电子信息系网络教研室承担着“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改革和精品课建设任务,经过三年的组织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ASP动态网页设计》精品课基本情况
㈠ 课程基本情况
《ASP动态网页设计》是我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ASP编程基础、ASP数据库程序设计、ASP组件程序设计和动态网站开发实践。它是以《网络信息制作和发布(案例)》和《网页编程》为前期课程,并为后期开设的《ASP.NET网络开发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开发)》等打下基础。
《ASP动态网页设计》自2003年开课以来,从学院领导及专业教师对本课程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师资配备上选派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的实验辅导人员,保证
1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交叉同步进行。3年来在电子信息系《ASP动态网页设计》授课班级达到22个,授课人数为699人。
专 业 年 级 03级学生 04级学生 05级学生 06级学生 合计:699人 ㈡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⒈授课方式:全程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将案例教学贯穿于教学中。自编了《ASP动态网页设计校本教材》14.4万字做教学支持。自主研制开发了Authorware内嵌PowerPoint《ASP动态网页》多媒体课件,已用于教学中,并通过校园网络随时下载实现资源共享。《ASP动态网页》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
⑴教学大纲
⑵教案、教学课件(第1章至第9章)
⑶习题及解答(开发实现了网上习题测评互动软件) ⑷ASP上机实验指导电子校本教材 ⑸试卷和答案 ⑹实训教学大纲 ⑺学习参考资料,包括:
·实训作品展示3个(抓图及脚本程序)
·ASP基础入门动画演示(IIS的安装、IIS的架设、IIS的虚拟目录设置) ·VBScript教程及函数参考 ·Javascript教程及实例讲解 ·NetBox 2.8网络虚拟软件IIS
⒉实验方式:在专用计算机房进行上机实验,其内容分为两类:①指定实验;②开发实验。自编了《ASP上机实验指导校本教材》4.1万字做实验教学支持。
⑶实训方式:引入了项目工作法,使学员亲历完整的行为模式(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在实训中
2
网络系统管理 85人 31人 37人 36人 189人 信息管理 140人 98人 45人 27人 310人 软件技术 --- 110人 60人 30人 200人
使学员获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样做得好(策略)”的问题。树立学员带着作品找工作的思想,实训成绩以学员最终作品作为评定标准。以《ASP动态网页设计(编程)实训》教学大纲为任务指导。
⒊ 课程组成员基本情况
承担本课题的成员共9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姓 名 罗宜志 任朝晖 陈慰国 李素琴 董清潭 高英 冯骏 赵之眸 魏颖 性别 出生年月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58.10 55.3 43.11 59.4 76.3 78.8 77.8 81.12 72.12 学历 学士 学士 - 学士 硕士 硕士 学士 学士 学士 职 称 副教授/高工 副教授/高工 高级工程师 讲师 讲师 助教 助教 助教 讲师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和实践教学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划
⒈ 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精品课建设要求,网络教研室经过充分酝酿,确立课程建设目标是: ⑴ 形成一支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的,按一定比例配备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课程组;
⑵ 促进课程组队伍素质及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⑶ 促进课程改革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
⑷ 促进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⑸ 建立起《课程标准》相关的教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 ⑹ 提高教研水平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⑺ 按照《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实践环境的建设; ⑻ 促进网络技术教学和科研的同步进行。 ⒉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⑴ 指导思想 ⑵ 目标和任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