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浅谈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泾川一中 李晓华 (2011年12月19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就泾川一中“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实践和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校教师队伍现状

泾川一中现有教师235人,近五年吸收大学毕业生107人,从外单位调入27人。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了近三分之二,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近年来,我校始终重视全体教职工的专业成长,坚持把加强对教职工的培养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日益迫切。为此,我们按照“压担子、结对子、交方子、厚底子、铺路子”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促使教师迅速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理念上给予熏陶

一是抓新教师的转化和适应性培训工作。我们为新分配和新调入的教师办短期培训班,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学习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如学习《泾川一中关

于常规教学的要求》、《泾川一中备课要求》、《泾川一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意见》等材料。二是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近三年来学校先后举办“教育教学大讲坛”50多期,主讲教师160多人,让教师明确了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全体教职工通过学习使教学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二)知识上给予渗透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职业又是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我们对全体教职工反复强调要把学习作为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到底要他们学些什么呢?我们觉得主要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一是学科内容知识,主要指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情境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三是文化性知识。

通过学习我校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审视:即审视传统,审视自我,要求青年教师一年熟悉教材,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七年成带头人,十年成名师专家。二是提升:提升环节质量,提升过程质量,在具体教学中重基础、重过程、重细节、重课堂。用细节保证环节,用环节保证过程,用过程保证结果。三是提高: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所带班级要保证或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二

2

本上线任务。四是转变:由个人备课向集体备课,由单节备课向整体备课,由传统模式向合作、探究转变。五是研究:具体为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情景与教学手段。

(三)方法上给予帮助

在新教师工作的第一学期分别由县教育局和学校统一组织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听新来教师的汇报课三次,并进行定性定量评比分析,以后,连续两年,每学期都由学校安排听他们的课一至两次,目的是促使其适应高中教学的节奏,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一是抓好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要求。要求教师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要求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我校骨干教师的讲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校要求所有教师的公开课(包括新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学科组的观摩课、教研教改公开课)都要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到目前为止,90%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不断得到改进。

三是各教研组开展“一对一帮扶”工程,即一个中老年教师和一个青年教师结成教学帮扶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用制度将骨干教师和其帮扶对象捆绑在一起,通过“一支独秀”,带动“满园春色”。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推荐人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