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年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资料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 )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参考答案: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师说》

3.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 A.积极过程 B.能动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 A.明初 B.清末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 )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 A.质量观 B.素质观 C.教学观 D.学生观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参考答案:1.A 2.A 3.C 4.B 5.B 6.B 7.C 8.D 9.D 10.C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 A.质量观 B.素质观 C.教学观 D.学生观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参考答案:1.A 2.A 3.C 4.B 5.B 6.B 7.C 8.D 9.D 10.C 1.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2.教育学的源泉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规律 C.教育实践 D.教育需要 3.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罗杰斯 D.赞可夫

4.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5.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8.研究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 A.目标 B.内容 C.方法 D.规律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1.D 2.C 3.B 4.A 5.D 6.A 7.B 8.D 9.C 10.C 2014年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模拟训练试题及答案【5】

1.教育起源于( ) A.无意识的模仿 B.本能 C.劳动 D.心理意志

2.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 ) A.独立性 B.主动性 C.能动性 D.被动性

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6.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 A.教育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知识 D.政治理论知识

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 ) A.教学环节 B.教学计划 C.课的类型 D.课的结构

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 )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规律 D.教学思想

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防微杜渐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A 6.B 7.C 8.D 9.A 10.D

数学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9、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12、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3、( )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 4、(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B、教师观察C、学具制作D、学生作业 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B、学习过程C、学习评价D、学习能力

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 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主要作用D、辅助作用

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 A、基本途径B、基本过程C、基本方法D、基本思想

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

A、文本资源B、信息技术资源C、社会教育资源D、人力资源 9、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 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

10、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评价目标多元化B、评价方式多样化C、评价过程静态化D、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简答题

1、教材的编写有哪些建议?( 6分)

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

2、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3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