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年来,我县坚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作为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严格按照“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分类指导、重点治理,强化打击、标本兼治,监测预警、严格奖惩”的原则和“治理靠县、责在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6月底,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73,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稳。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大督查事项,纳入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专项考核,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坚决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诫勉约谈和“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关于严禁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通知》、《XX县b超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实施方案》、《XX县关于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落实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专题研究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二、相关部门协调联动

建立完善部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公开承诺有奖举报,坚持联合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严打“两非”行为,大案小案限时侦破。本着治理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的原则,人口计生局、卫生局、药监局、公安局等部门组

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100家卫生医疗单位、个体诊所和药品批发零售商店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目前,正在对一起疑似案件进行初核。对b超、妇科、医药从业人员年初开展了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引产术行政许可制度,实行定点引产,强化对终止妊娠类药品的依法管理;严格执行b超使用准入(我县拥有b超使用单位46家,现有b超58台,其中6家无从业人员6台b超停用,3台坏损备案)、b超执机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全县共计62人,其中卫生37人、计生25人);严格执行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审批制度、实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审批、登记、统计、报告制度,启用新版统一编码《人工终止妊娠批准书》和《政策外怀孕人工终止妊娠证明书》,成立卫生、计生专家审批小组,三名专家集体会签审批,自2013年10月以来共审批持证申请人工终止妊娠33例。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扶助计生困难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全方位地落实了“让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提高了广大计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待遇。 三、认真落实四级两全包保责任制

县人口计生局充分利用人事垂直管理、网络健全等优势,完善全县计生系统“四级包保”工作机制,由47名县局干部职工、119名乡镇计生专干,205名村女站长,505名育龄妇女小组长、130名城区协管员(在此基础上又扩招100名正在培训)包保全县5.1万育龄妇女,认真填写《XX县女站长工作手册》、《XX县育龄妇女小组长工作手册》和《XX县人口计生系统全员包村工作手册》,着重抓好全县5000余名重点人

群(一女户、双女户、智障户和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管理,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延伸到村组,第一时间掌握包保对象孕情,及时签订“三级两全包保责任书”,实行全程随访服务、孕情消失报告制度,严防无故流引产行为,实现了从源头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效果,解决了信息采集、孕检上站、长效措施落实、孕情监测等难题,优化了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 四、营造打击“两非”舆论氛围

围绕“关心女性,关爱女孩,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教育主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和橱窗、展牌、展板、标语、发放入户宣传品等形式,大力宣传《河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宣传性别比失衡的严重危害性,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各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和药店显要位置张贴警示牌、有奖举报公告1500余份,进一步强化了有关人员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在全县营造严厉打击“两非”的浓厚氛围。

一年来,我县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加上我县人口基数小,出生人口性别比极易反弹,综合治理工作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与兄弟县区互通有无、不断借鉴,除开展常规管理和监督外,力争查处“两非”案件上有新突破,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发展。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按照县政府《关于印发XX县安全生产“六打六治”和两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宽政办〔2014〕53号)XX县安委会《关于印发〈XX县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宽安办字〔2014〕28号)文件要求,我局召开了专门会议,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所队长为成员的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我局《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各阶段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一)加大宣贯力度

为提高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我局在兆丰、盛丰、康美等重点企业及液化气站悬挂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深化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条幅;在全县在用的374部电梯内悬挂电梯使用“安全警示牌”,并在3家重点企业及县医院开展了电梯安全应急演练,普及了电梯安全使用基本知识,为提升电梯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分发传单550余份,宣传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压力容器、气瓶、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使用知识;深入18个乡镇、城区街道办、经济开发区,发放《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名称及事故应急处理警示标语。宣贯活动形式多样,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舆论氛围。 (二)自查整改同步

采取使用单位自查、整改与乡镇、街道、开发区督办同步进行的方式,将我局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分发至全县136家在册企业,与各乡镇、城区街道、开发区积极进行沟通、协调,使其落实责任,督办各企业、单位进行严格自查自纠,做到对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底数清晰、档案台账得以建立并完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活动进行全面对照检查,看企业自身是否真正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两有证”,即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一检验”,即特种设备依法检验;“一预案”,即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特种设备台账、档案,能够有效的运行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目前已有12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自查,其中95家已完成。 (三)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1、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中压以上的燃气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毒以上的压力容器)和重点监控(使用20年以上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和使用15年以上的电梯)特种设备台账,对全县重点企业和监控设备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开展了一次督导检查。截至10月11日,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企业1家(宽城升华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兆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