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背景 首先,它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三)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总体上考察科学技术,阐释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
叮叮小文库
程。”
(五)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
(七)在对事关中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全局性问题进行充分论述的同时,江泽民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及重大措施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集中体现在他对中国科技进步道路的不懈探索上。正如他所指出的:“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国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
-
2
叮叮小文库
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道路。”紧紧抓住我国科技工作中的种种重大矛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阐述。
第一,坚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由于历史的原因,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为清除科技进步道路上的这一重大障碍,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江泽民极为重视我们党制定的“面向、依靠、攀高峰”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正如他所说:“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35]为此,他特别强调科技工作中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非常赞成“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提出既要稳定和保证重大基础研究、高
技术研究,同时又要调动大批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科学技术直接为农业、工业、环保及国防等领域服务,从而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地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一向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重大作用,指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的创新探索,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与源泉。”[36]“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一时在各个领域都投入更多的力量。必须从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实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