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三)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②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③性善说 ④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 ③ 礼法并施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墨家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2、新儒学的主张:①提出“大一统”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韩非 墨子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① 齐物 ②“逍遥”的人生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思想观点 ①核心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③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 “三纲五常”。

3、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知道朱熹的理学及地位。。

1、理学产生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4、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A、“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C、存天理、灭人欲。 5、地位:

1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朝曾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

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李贽:

思想主张有:

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倡导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 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思想共同特点: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如反专制,倡民主;“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等)。

②具体主张不同:

A、政治——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还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经济——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C、思想上——王夫之建立起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造纸术 发明概况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印刷术 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

(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 东晋 王羲之 怀素、张旭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北宋 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①唐代: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代表作及擅长 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称“书圣” 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擅长草书 都以行书名世 2、绘画:

1、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

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4、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

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

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5、宋词: 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代表人物:苏东坡,辛弃疾。

6、明清小说:四大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

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②梁启超:代表作品是《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宣扬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

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编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

2、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