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 中图版必修2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本章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研究城市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教材首先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并联系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了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接着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并通过讲述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2.主要功能区 (1)中心商务区(CBD):

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

①组成: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

②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

①特点: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②类型?

?市政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区?

(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

②特点: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有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3.成因

(1)城市空间结构实质: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

(2)城市空间结构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布

(1)小城镇: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2)中等城市:市区外围形成居住区,原来的市区变成了工商业混合的市中心。 (3)大城市: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向外依次是居住区、郊区、工业区。 2.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 (1)我国城市等级划分。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2)城市职能: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就越强,但两者并非成正比。

教材P31思考:

南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如下表所示。

人口密度/人 城市结构 距市中心位置 功能活动 平方千米 商业、行政、文教及居住中心地带 中间 地带 郊区 5 000~12 000 工业 米的范围 地带 南京城市的用地规模随着人口的增多逐渐扩大,在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从市中心向外延伸的同心地带结构。例如,城市中心地带地价昂贵,形成中心商务区,但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该地带仍混杂着其他功能活动。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西北部为文教区 以工业用地为主,东部及4 510 3 000米范围内 用地混杂 3 000~5 000米 的范围 以工业、居住为主,混杂1 200 以文教、公共绿地 9 33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